8.31.2009

Notting Hill Carnival 09'

















暑天焚香
酒香、肉香、大麻香
香香奪魂

旱地沖浪
熱浪、音浪、乳臀浪
浪浪襲人

瓶史












宏道流

「夫幽人韻士,摒絕聲色,其嗜好不得不鐘于山水花竹。夫山水花竹者,名之所不在,奔競之所不至也。天下之人,棲止於囂崖利藪,目眯塵沙,心疲計算,欲有之而有所不暇。故幽人韻士,得以乘間而踞為一日之有。夫幽人韻士者,處於不爭之地,而以一切讓天下之人者也。唯夫山水花竹,欲以讓人,而人未必樂受,故居之也安,而踞之也無禍。嗟夫,此隱者之事,決烈丈夫之所為,餘生平企羨而不可得者也。幸而身居隱見之間,世間可趨可爭者既不到,餘遂欲欹笠高岩,濯纓流水,又為卑官所絆,僅有載花蒔竹一事,可以自樂。而邸居湫隘,遷徙無常,不得已乃以膽瓶貯花,隨時插換。京師人家所有名卉,一旦遂為餘案頭物。無扡剔澆頓之苦,而有味賞之樂。取者不貪,遇者不爭,是可述也,噫,此暫時快心事也,無狃以為常,而忘山水之樂,石公記之。凡瓶中所有品目,條列於後,與諸好事而貧者共焉。」

【瓶史】 小引


修習花道之人必讀經典,不善此道之我輩俗人、鄙人、箇中人,更應一探究竟。插花,起於無可奈何,沒有不問世事的灑脫,沒有退隱江湖的勇氣,名利場上打滾,山水無暇顧及;終日汲汲營營,長年居無定所,想要載花種竹,更成無稽之談。然而,即使厚著臉,滿京城討花,袁中郎也要保住自己與自然之間最後一絲聯繫;瓷瓶一兩枚,竹柏三五枝,也能豎起一方天地,自樂自娛。

品選、用器、擇水、插花、擺設、澆注、忌諱、賞玩…,全書十二章,樣樣有講究,世人謂之小道,實可窮究一生。

8.30.2009

8.29.2009

夏末晚餐















下午在Waitrose 買菜,見三大捆淡菜擺在魚檔上,二話不說趕緊搶下一捆,夏天的蘇格蘭淡菜正當季,但在倫敦不是每天都見得著的。一大袋還不到四鎊,順道再拎一瓶Burgundy,今天晚餐有著落了。

整治這淡菜是最簡單不過的,先把傻傻張大口的給扔掉,這些已然死去多時。剩下的泡鹽水讓他們鬆口氣,吐盡砂,再將他們的鬍鬚給拔去,記得從鉸接的那一頭拔,否則舌頭也給拔出來,那可就氣絕當場了。接著,把鍋熱上,白酒開瓶,自己先乾一杯,再倒一大杯備用,將切好的紅蔥頭(Shallot)放進鍋中爆香,再放進碎洋蔥,炒出香氣後撒入一把現摘的荷蘭芹末,將淡菜丟進去,白酒倒入,捎悶一下,放一塊Echire奶油,以海鹽和現磨胡椒調味,見到淡菜都張開嘴喚你時, 就知道要起鍋盛盤了。

今天白酒選的是Rully premier cru,Burgundy 南邊的小村,一來從未喝過,二來價格實惠,烹調佐菜兩相宜。意外的驚喜是此酒燒淡菜還真合拍,bone dry,一點不搶淡菜的甘甜,酸度適中,有去腥提鮮之效。直接喝來清爽柔嫩,citrus與gooseberry的果味鮮明,帶點礦物質與少許木桶散發的焦糖味,配上淡菜,解膩又不奪味。今晚的淡菜還是一如往常的迷人,獨個兒吃,不講求吃相,以殼為勺,埋頭猛嗑,雙手沾滿油湯,不時再騰出一隻持杯,場面極其狼狽,但求舒暢而已。剩下的湯汁,一口接著一口,欲罷不能,像著了魔似的,天下至鮮之物莫過於此,想來也只有放了老泡椒的酸菜魚能夠與之匹敵吧?

8.27.2009

Darjeeling


















Castleton Darjeeling FTGFOP1 (1st Flush)


大吉嶺,一向是我櫃中隨時必備的茶款,但沒有偏好首摘或是次摘(2nd Flush),端看茶喝完時什麼季節,逢夏日,購春摘茶,逢秋冬,則改夏天次摘茶。目前正在喝的是Castleton estate 出品,09年的首摘茶,巴黎Mariage Freres老舖所購。照英國人的習慣,大吉嶺這種較清淡的茶通常是下午或是飯後喝的,我喝茶則是看心情不講時辰,對於大吉嶺,我的原則只有一個 - 絕對不加糖,不加奶。雖然它是歸屬在「紅茶」之列,不過上好的大吉嶺發酵程度皆輕,春天首摘者尤勝,其實更接近烏龍茶,試問誰喝高山烏龍會加糖呢?

講起這茶的身世也挺錯縱,當年英國人不耐熱,夏天的印度實在待不住,當他們意外發現大吉嶺這個喜馬拉雅山腳下的避暑勝地,簡直欣喜若狂,王公大員每逢夏天必來此消暑。由於此地氣候溫和,夏天涼爽,冬季不凍,且常年有霧,有人想到種起茶來,從中國找來茶種與製茶師。大吉嶺,從此成為世界最高的產茶地;而大吉嶺茶,則是兩國三地陰錯陽差的結晶。在喜馬拉雅眾神山的庇蔭下,藉著其複雜香氣和細緻的口感,很快建立起它在紅茶中至尊的地位。

嚴格來說,我認為將大吉嶺歸納在紅茶中,應該只限夏天的次摘茶,首摘茶實在太青,稱紅茶過於勉強。拿最近喝的這款為例,茶葉中有部分色帶青綠,並挾著白毫芽尖,泡出的茶湯呈淡琥珀色,香氣輕盈,帶著乾草、奶油、小麥的清香,少許蘋果、焦糖之甜韻與花香結尾。有人喜歡用麝香葡萄Muscat 來形容大吉嶺的果味,我只有在餘味能發現那麼點神似。但毫無疑問的,它與阿薩姆、錫蘭、滇紅這些重發酵的紅茶親戚們相距甚遠。而同樣是高山茶,我卻也感受不到像台灣高山烏龍帶來雲霧繚繞的空寂氛圍,大吉嶺反倒有股暖暖的秋意。

腦海中,一望無際的金黃麥田帶著炊煙裊裊,飄來陣陣烤餅干的香氣,恬靜的農村透著秋收前的喜悅,豐足,甜美,怡然自得。

8.24.2009

8.23.2009

春は花





春は花
夏ほととぎす
秋は月
冬雪さえて すずしかりけり

日本道元禪師的著名和歌,「春天的花,夏天的杜鵑,秋天的月亮,冬天的冰雪」,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宋朝慧開禪師,在禪宗無門關裡的那首頌詞:「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巧的是,兩位大師竟是同一時期的人,而道元禪師曾入宋修行多年,他們兩人是否曾經相遇,引人想像。

雖然兩首詩歌所要傳達的概念相似,帶給人的意境與感觸卻完全不同。若是順著中文的表達方式,道元禪師這首和歌像是寫了一半一樣,有些莫名奇妙,好像慧開禪師的頌詞為其注釋一般;其實不然,若以禪境來觀,道元禪師的四季已經把要說的都說完了,完全沒有再增補的必要。日文表達模式中的寂、簡、淨,以及當下的存在感,有時更貼近禪意。

無需思考,不必知道,沒有追求,

春天的花,就在那裡,一如往常;

是美是醜,是好是壞,是喜是悲,

春天的花,仍在那裡,無心無相。


.

8.21.2009

Dogfish Head


















(90 Minute Imperial IPA)…9% Alc.

要再一次大力讚揚美國啤酒。這家「鯊魚頭」酒廠出的IPA(India Pale Ale)可能會讓許多英國老祖宗自嘆不如。尤其是他們家招牌的continuous-hopping過程,90分鐘裡,在麥汁煮製過程中逐步加入啤酒花,使得啤酒花的香氣得以充分發揮,不但讓啤酒愛好者風靡不已,啤酒釀造者也紛紛起而傚尤。此酒倒進杯中呈明亮的焦糖色,帶著一點橙,非常誘人,細而慢的氣泡在表面形成一層稠密而細膩的浮沫,附在杯壁上久久不散。

啤酒花帶來一股獨特的香甜氣,豐富的果香混合麥香,再加上成熟的發酵烘培味,與一絲土地的腐植氣,有如森林中野餐,吃著淋上白蘭地的烤水果蛋糕,以前很難想像這可以是由啤酒所散發出的複雜風味。由於長時間煮製啤酒花,額外的苦味是毫無意外的,不過很巧妙的隨著烘烤的焦香與酸度自然融合,並不太明顯。酒精度雖高,酒體也不算重,喝來還挺順暢,唯一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這支啤酒節上發現的酒,現在喝完不知道上哪兒買去?

SCUM

8.18.2009

Serpentine Pavilion 09'














by SANNA

Cheddar



















「魯賓遜漂流記」的作者Danile Defoe 曾在他的大不列顛島遊記裡寫下他對Cheddar Cheese 的感想「…without all dispute, it is the best cheese that England affords, if not, that the whole world affords.」。

打從Cheddar問世以來,從來沒有一種起司能夠撼動它在英國王者的地位,即使全國所有的起司都滅絕了,剩下來的那種也只有一個可能,Cheddar。可怕的是這種慘劇還真的發生過,二戰期間,英國大部分的牛奶都拿去做成一種大家戲稱為Government Cheddar 的玩意,以作為戰時配給,造成英國傳統乳酪種類的急遽減少。而Cheddar的勢力範圍還不只限於英國本土,在許多英屬殖民地也都廣受歡迎,最後成了一種全球化商品,很多國家都在生產,同樣都掛上Cheddar 之名。如今因為需求量大增,工業速成粗製濫造的Cheddar 充斥在市場與食品加工業,究竟Cheddar能夠聞名於世的魅力在哪?隨著產量的增加,倒逐漸成為一個謎。

Cheddar Cheese其實已經算是一個文化遺產,八百多年前就有國王亨利二世訂購的紀錄。它來自於英國西南方,一個位於Sumerset 郡的村莊—Cheddar。這個地區像個小峽谷,是在冰河時期沖刷而成,岩壁內有許多洞穴,恆溫潮溼,自古就是天然的乳酪熟成處。不過Cheddar最具特色之處倒不在風土環境,而是製造方式,最關鍵的一個過程就叫「Cheddaring」,它是將細碎的凝乳集中在一個大長方形槽的兩邊,切分成大塊,再將這些凝乳磚以人工反覆翻轉、層疊,讓多餘乳清透過層疊的重量排出,同時可以控制凝乳中的酸度,是相當費工的一個步驟。

而Cheddar的傳統講究在哪裡呢?首先他用的牛奶是生乳,未經過殺菌,因為溫度會破壞牛奶的風味,所以這種起司在北美是很少見的(生乳販賣在北美是違法的)。由於牛奶都是來自自家牧場,即使用一樣的方式製作,各家產的牛奶,還是會因為土地、牛種、飼養方法等等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風格。傳統用的凝乳酶是來自天然的牛胃,而不是現在以遺傳工程繁殖的替代品,自然的凝乳酶能帶來更佳的味道與口感。最後一項關鍵則是「熟成」,講究的作坊會將壓模後的Cheddar包上紗布,靜靜熟成一年以上,讓它和歲月逐漸融合。現代速成的手法則是直接壓成小方塊,用塑膠膜封好,放上一、兩個月就能出貨了,箇中差異可想而知。

論風味,Cheddar 和義大利的乾酪之王Parmigiano可說是棋逢對手,同樣是牛奶製乾酪,聞來都有微微杏桃或鳳梨的芳香,口感上也都會咬到獨特的砂質小顆粒,只是Cheddar質地較軟,也較油潤,味道上則少帶甘甜,濃郁的奶香與鹹味集中收斂,餘味悠長。若是以布包長時間熟成的Cheddar,靠近外皮的部份則會散發出類似花生的堅果香氣。如此濃厚純正的味道,與豐富多變的特質,絕非速成的仿冒品所能迄及,也才是它那漸漸被人遺忘的王者風範。


8.15.2009

8.14.2009

貫耳瓶



















元․龍泉窯貫耳瓶

近來研究器型,對貫耳瓶有了新認識。以前總對著那雙豎直圓筒的耳洞費猜疑,既不稱手,也不甚美觀,作為一個花瓶,難道別有插花的功能?還是可以綁繩吊掛?如今進一步了解,自己都覺得這些想像有點犯傻。原來貫耳瓶是模仿「投壺」的形制,只是改變了功能。

說到投壺,腦中浮現最鮮活的畫面,大概就是電影「赤壁」裡頭那一段,不過那壺可沒有耳。也幸虧它沒有耳,少添一樁考證不實的笑話,投壺有耳多是晉之後的事了。投壺在漢代是很流行的娛樂活動,它起於周朝,原用以取代射禮。想來,要那些養尊處優的王公貴族們出來射箭,的確太難為他們。縱使禮記所記載的投壺之禮是如此繁複,比起彎弓拉箭的活兒,這項選擇顯然比較受歡迎,而且一流行就是數千年。

歷史上記載了不少投壺名家與投壺絕技,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藝人優妓都不乏箇中高手。像漢武帝寵愛的倡優郭舍人,以竹為矢,不用棘,不遵傳統放紅豆於壺中以防彈出,反而「激矢令還,一矢百餘返,謂之為驍」。射進去已經不容易了,他還能讓它彈回來,果真神乎其技,武帝對此絕技也相當買帳,每回賞賜皆出手大方。遊戲發展到晉朝,壺加了兩個耳,當然又變出許多花樣,射進耳中就叫做「貫耳」,連中貫耳,顧名思義就是連續射進兩個耳裡,恐怕當時興奮之情要比打保齡來個Turkey 尤過之而無不及了。

想起多年前一個夏天在紐約遊學,晚上幾個哥兒們在宿舍閒著發慌,買來啤酒以解酷暑。也忘了是那法國還是巴西小老弟撿出個罐子,咱們拿著硬幣就往裡扔,看誰丟進最多,輸者罰酒。現在回想起來也算是一種投壺的體驗吧?看來這遊戲放諸四海皆宜。不過仍然讓我納悶的是,怎麼古往今來總是輸的才有酒喝?

8.11.2009

假人新潮流

從Duane Hanson原比例的擬真人像為濫觴,Ron Mueck 開始玩放大、縮小、解體,到最近流行的扭曲變形。超寫實主義(Hyperrealism)的人像雕塑在這幾年迅速竄紅,並且在亞洲藝術圈裡大行其道,其訴求因人而異,大致上的說法是為了突顯人們互相觀看的種種行為與反應。也許難有強烈的啟發性,但是不得不承認,它觸動感覺的速度絕對超越當今任何一種創作媒介。

假人,向來是人類偏愛的一種道具,無數愛恨情仇發生在真人與假人互動的歷史裡,如今藉著電影工業科技的發展,假人與真人間的隔閡又少了一點。當觀者面對栩栩如生的假同類,在理智上還來不及反應之前,大腦已經不由自主的產生投射效應,即使明白其假,但想像已然觸發,無論其所承載的訊息是多麼乏味,你都沒辦法像面對一幅抽象畫般無動於衷,這也是此類藝術創作的手段,一種強迫性的對話。

而近來常見之扭曲人像,其趣味則非虛擬真實,而在虛擬假象。在觀看的一瞬間,大腦對視覺產生自我懷疑,所見為真,只是感覺為假造。它利用認知與現實的落差造成錯覺,而人像是最容易達到欺騙的載體,換作任何一種幾何或抽象形體,則效果全失。不過目前所見這類作品所能傳達的深度也僅止於此,淪為一種視覺遊戲,其設計概念遠大於藝術內涵。


Yi Hwan Kwon - [Jangdockdae]
Saatchi Gallery , London , 09'


















北京 798 , 08'

8.10.2009

殘像




















緊盯中間四黑點三十秒以上,閉上眼睛直到殘像顯現

紐約藝術家Aaron Young 作品,
Focus On The Four Dots In The Middle Of Painting For Thirty Seconds , Close Your Eyes And Tilt Your Head Back (Frantic Fruit) 2007 , Silkscreen on canvas


Saatchi Gallery的簡介上還類比到Warhol's Rorschach 系列、影像自由心證云云....純粹鬼扯,連wiki 都找得到比這個作品更早的影像 ,Just have f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