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2009

Parametric Landscape

.
Parameters:

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
菩薩摩訶薩三萬六千
諸天魔八萬四千
金剛三十三天
二十八部鬼神咒
山河石壁一切六種震動


















.

Jeong Seon, Geumgang jeondo, 1734
(금강전도 金剛全圖)
Ink and light colour on paper
94 x130.7 cm
Ho Am Art Museum, Korea



















.

Lee Nam Lee, The Kumgang Mountain, 2008
DVD and 46 inch plasma screen, 8 Minutes
I-MYU, London

.

11.27.2009

Forgotten Baltic

.
((遺忘抽屜數年之波羅地黑白老膠捲重見天日))
.





11.23.2009

London Jazz Festival 09’ 【下】

.
.
本週又跑了三場。Gilberto Gil,是這次爵士音樂節裡Bossa Nova的代表。剛從巴西文化部長職務退下來,他老人家可算是音樂人裡官做得最大的,但繁塵絲毫未沾染他瀟灑脫俗的嗓音,一口氣唱完整場,或低聲徐吟,或拔尖長嘯,或喃喃自語,即使葡萄牙文我半句不識,歌聲還是穿透了所有隔閡。似曾相識的旋律把思緒拉回到巴西,澄靛靛的大海,懶洋洋的日光,過份美麗的姑娘,以及人們血液裡流淌的音樂。當時就佩服不已,夜店裡現場演奏的每一首歌,人人應聲起舞不說,還朗朗上口,隨時能從台上接來唱。而今晚明顯可以察覺,後頭坐的全是巴西樂迷,台上台下,表現同樣精采,連吉老即興演唱的互動小曲,都能絲毫不差的一唱一答,也許這就是傳說中的音樂細胞吧?

後頭兩場,皆為提攜後進之作。週五為Dave Holland領著他的Overtone Quartet登場,上半場先由一個四支黑管組成的團Clarinet Council暖身,全黑管的團我也是頭一次聽,畢竟單簧管聲音悶了些,作為爵士團不是很討好,這種決定肯定是有十足信心,兩支B flat clarinet飆起來確實也不乏感染力,狂中且帶著優雅。下半場的Overtone Quartet出了點狀況,感覺Chris Potter的拔高音吹不太出來,居然有老樂迷現場就對著台上嗆起來了,一陣尷尬。我說老先生,人家吹的是Tenor Sax啊,你聽慣了Getz、Rollins沒錯,但Getz可也不曾吹過這等前衛的即興吧?Tenor Sax要在這高度上亂躦不容易啊,好歹台上這位也算新生代裡響叮噹的人物,給點面子嘛。唉,不然也給Holland一點面子不是?

周日由Marcus Miller領軍的Tutu Revisited壓軸,他首先開宗明義,這團的表演是重拾Miles Davis的美好時光,雖然緬懷過去,正是戴維斯大神最討厭幹的事,但另一方面也是給年輕人磨練的機會。說罷目光往台上一掃,咦?難道眼前這幾個吊兒啷噹的小鬼就是今天主角?除了鍵盤手和Miller,看起來全都只有二十出頭,轉念一想,Miller當年在大神跟前不也就是這個年歲?

一曲奏罷,心中疑竇全消,如果樂界有個最佳伯樂獎,米老肯定實至名歸。小喇叭手Christian Scott和薩克斯風手Alex Han有如兩哼哈小將,交相吐納之間,噴出玄天真氣數道,迴盪席間,勾人魂魄。整場氣氛無比刺激,聽得渾身括約肌都處於緊繃狀態,即使把戴維斯大神原作Tutu和Amandla再翻來聽五十遍也難有此現場感受,有些以前聽不懂的地方現在倒是打通了。對於虛擬和真實間的差距,又多了一層體悟。

米老是今年音樂節聽到的第四個重量級貝斯手,前三個是Stanley Clarke、Victor Wooten和Dave Holland,雖然Wooten輩分小了一點,也足可堪稱四大金剛。Holland 和Miller 這次身分多重,兼團長、作曲、製作人,像這場Tutu Revisited,講是講緬懷戴維斯大神,但誰都知道挑的曲子是當年Miller自己寫的,等於也是發揚他自己的創作。現在的他,不再是當年一旁的配角,而像個傳承衣缽的老禪師,演奏間不時走向一旁對小徒兒撥弦提問,大家必須不假思索及時應答,有如當頭棒喝的修練。除了Miller自己精湛的貝斯演出,中間還插了一段浪漫的低音黑管,提醒大家他在學校裡可是吹黑管出身的。對於幾個年輕氣盛的小將們,他給足了機會,縱然即興中還摻著陣陣火氣,但也是從老頭子們那裡聽不到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啊!看看這小夥子打的鼓吧。
(這場的鼓手,Ronald Bruner ,兩歲開始打,今年二十三,鼓齡超過二十。)

※薩克斯風手Alex Han的網站,內有Tutu Revisited東京現場節錄




11.16.2009

London Jazz Festival 09’ 【上】

.

爵士音樂節進行到第三天,也聽了第三場。前兩天可說是暖身兼追憶,頭一天為Jazz Voice,配合Guy Barker的管絃大樂隊,老中青三代十位歌手輪番演繹經典老歌,有下週滿八十一歲高齡的老奶奶Sheila Jordan、中生代實力派小生Kurt Elling,到高挑亮耳的本地靈魂樂女歌手Natalie Williams等等…。主持人是咱們星戰俠盜中隊大隊長Wedge Antilles,一晚上就在溫馨悅耳的懷舊氣氛下度過。

第二天狀況則大不同,因為是Sonny Rollins老神尊要演出,在全場起立掌聲中,這個爵士樂界現存地位輩分最高的樂手,緊握著他的薩克斯風蹣跚登台,一個勁兒吹奏起來,雖然大家心知肚明,此貴得誇張的票價不是為了什麼千古絕倫的表演,但是Rollins始終是Rollins,屬於他的硬式咆勃即興永遠還是能帶來驚喜,也證明好音樂不光靠純熟技巧,更重要的是智慧,三年前,他再拿下一個葛萊美最佳爵士獨奏音樂獎。一個年近八十的老人,弓著背,低著頭,貼著彎彎的銅管,就像身體的延伸一般,隨著節奏上下起伏,吹得渾然忘我,你頓時明白了什麼叫一生奉獻,什麼是老將寧可戰死疆場的氣魄。

星期天進入重頭戲,Return to Forever + Bela Fleck & The Flecktones,只可惜少了Al Di Meola,但台上已有世上最強的鋼琴家、Bass手、鼓手、斑鳩琴手及口琴手。先由Bela Fleck & The Flecktones上陣,這個出名的跨界團真不是一般的怪,吹奏樂用的是口琴,撥絃用的是斑鳩琴,鼓是用手彈的(Future Man的神器Drumitar),還有一把勁爆超技電貝斯。結合藍草、爵士、鄉村、流行等樂風,旋律不屬於世界任何一個角落,但可以勾起每個人內心似曾相識的感動。solo時間,當然還是Victor Wooten技壓全場,Slapping 絕技看得大家熱血沸騰,尾聲高潮突然一段Jimi Hendrix上身,又翻又轉,引來滿堂爆棚喝采。

下半場輪Chick Corea的Trio發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坐得近,感覺比數月前的KJ Trio 還要來勁,應該是今年所見最精采的一場表演。CC仍舊一副老僧入定樣,坐如磐石,嘴裡嚼著口香糖,腳打著拍,手指極速輪轉,但少有高離鍵盤五吋以上的矯情動作,中途一段Stanley Clarke的double bass solo,他還跑到一旁打鼓去,俏皮可愛。這三人去年才與Al Di Meola重組Return to Forever巡迴演奏,可惜失之交臂,今天也算一補遺憾。中途一曲加入本地薩克斯風手Tim Garland,CC突如期來一陣暴雨疾風,居然讓他插不進去,看了暗自好笑,還好後來這段sax solo也算可圈可點。安可曲兩團合一,看Victor Wooten和Stanley Clarke兩大貝斯天王互拼,大呼過癮 (可惜少了Marcus Miller,下週日登場!),引領期盼這兩團未來能多合作玩幾場,澤披眾生。


.
※Sonny Rollins ,別人的Bootleg

※Victor Wooten+Stanley Clarke,自己的Bootleg
...音響效果全無,殘念

11.14.2009

L’ambroisie


.
L’ambroisie,眾神的食物,巴黎最招搖的店名配上傳奇般的評價,從前除了懷著憧憬外多少帶著幾分質疑,到底是什麼樣神的食物可以收服這麼多挑剔的饕客?雖然自己不算從善如流之輩,但我必須承認,接下來要寫的東西毫無新意,更沒有主見,還有佛頭著糞之嫌。

急著來此最大的理由,就是到處聲傳主廚Bernard Pacaud即將退休,味覺藝術的不可複製性,確實常教人惆悵。有別於其他的明星大廚,Pacaud很少在媒體曝光,既不開分店,也不搞什麼產品代言,默默守著他的三星廚房二十多年,而餐廳門面跟這位主廚一樣,低調到不行,沿著浮日廣場走來,如果不是那兩顆長相淘氣的樹,想找到還得費一番功夫。剛進店門口,碰巧就撞見主廚Pacaud,握手寒喧兩句他就神色匆匆轉進廚房,其眉宇間流露著自負,一看就是屬於那種我最欣賞的偏執狂型頑固老頭。

而的確,這是一間極度偏執的餐廳,完全以法國正統自居,地點、裝潢、菜色、器皿、服務…無一不是法蘭西風格,更貼切點,大法蘭西主義,我甚至懷疑它有種族歧視傾向,強烈建議訂位找會說流利法語之人。但就像香港,通常這種Snobbish出名的地方總有它的道理在。

打開菜單,簡單的兩面,試菜菜單?午間套餐?英文標註?一概沒有,只有右頁列著法文單點菜名,老式分類,前菜、海鮮、肉類與甜點,一共十八道可選,每道菜後頭跟著讓人冒冷汗的價碼,菜單隨四季更換,此時正逢秋,白松露當季,心想這下你法國不起來了吧?果然,白松露來自最好的產區,義大利的Alba,皆大歡喜的妥協。選了一款海扇貝佐白松露與西蘭花為前菜,魔王醬汁(Sauce Diable)燒龍蝦作主菜,經侍者推薦下,中間加了一道小份的海鱸魚。接著看酒單,又是一陣目瞪口呆,酒單並不厚,但選得很驚人,氣泡酒一律只有香檳,而且唯一一瓶〝不是〞年份香檳的牌子叫做Krug。因為獨自一人,想點半瓶裝白酒,Puligny Montrachet零四年份卻有四款?完全就是一本宣揚法國葡萄酒強大火力的白皮書,最後請侍酒師推薦了一支平衡度佳的Puligny Montrachet。


.
開胃小點,溫熱的烤泡芙酥皮,再簡單不過,接著的麵包也只有一種造型,兩種口味,兩端長著俏皮的小尖角,附上一塊四四方方的奶油,貌不驚人,連個壓花都沒有,但這三樣東西的品質,幾乎可以說是留給後人臨摹的法帖水準。接下來的事情,是在一種半夢半醒狀態中發生的,感覺自己和一早在Cernuschi看的北齊菩薩已融為一體,整個下午的神情就是雙眼微瞇,若有所思,含笑不語。

一般說來,頭盤附贈的開胃菜皆取其精巧,時髦餐廳更是花樣百出,但是放在我眼前的東西讓人一愣,真大方,這是寫在菜單上第一行的單點菜肴,鴨肝醬配朝鮮薊,鴨肝既沒夾餡,也沒搭水果,只簡單點綴了一點油醋汁,其濃郁的滋味與絲綢般口感已入化境。頓時發現原來他們家風格還頗似英國菜,完全沒有廢話,一拳把你打趴,跪地求饒,不同的是這一拳運上了九陽神功,而不是莽夫幹架。


.
前菜上桌,還是手足無措,因為找不到扇貝在哪裡?只見幾片大小一致足尺加二的白松露瓣,盛開在艷綠的西蘭花上,死瞅了一分鐘,想不出來能有什麼盤飾能比這天然的白松露紋理更迷人,更不知道從何下手,最後決定先攻花菜。西蘭花這東西除了知道它極度營養,向來對它沒有太大好感,今天算是長見識,用荷蘭芹做醬底,原有的菜腥一掃而空,更意外的是與白松露香氣十分合拍,口感也抓得恰到好處。口感,是他們家最不可思議的部份,一個下午我都在懷疑盤中的生物是不是我所認識的那種?如果是,那以前吃到的又是啥?藏在白松露下那幾片碩大扇貝,是我吃過最細嫩鮮甜者,貝絲在嘴中晃晃悠悠的奇妙感覺前所未有,唯一的問題出在它沒有深煎過後的焦香,正感嘆兩者難以兼得,轉念一想,那不正是白松露的任務嗎?白松露的細緻香氣與扇貝的優雅舉止完全吻合,花菜、扇貝、松露三位一體,真正完美的團隊合作。


.
鱸魚上來,只見兩塊黑光閃耀的魚肉浮在滿滿一盤Osetra魚子汪洋上,黃金都沒這麼燦爛,雖然明白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但面對這等氣勢還是不免讓人敬畏三分。吃了一口魚肉,方才的敬畏成了拜服!不是很常在法國餐廳點魚肉,因為總感覺比不上廣東人的蒸魚,但這塊魚完全顛覆我的成見,裡外熟度一致,鮮甜不輸刺身,口感像是不知名生物。接下來的問題到現在還困擾著我,如果這是用真空煮法,幾乎可以宣判中國古老的蒸魚法敗陣,但這麼老派的餐廳會有真空機嗎?如果這不是真空煮法,難道是變魔術?世上怎麼可能有這種火候,像是找到魚的死穴一般準確?配上香檳奶油魚子醬汁,整道菜一路「魚」到底,微微的酸讓鮮度感覺更清新,縱使是滿盤魚子做醬也不膩人。吃完,除了滿足,也留下了無限失落。


.
輪到龍蝦上場,這回沒有太大視覺震撼,取而代之的是嗅覺。向來承認世界上最香的菜系當屬南亞菜,而世上最香的龍蝦菜餚,恐怕不會勝過這盤了。很明顯,並非純粹傳統的sauce diable,裡頭擺了稍許南亞香料,但與甲殼素香氣達到微妙平衡,demi-glaze肯定是用龍蝦頭熬出來的,配菜為小南瓜塊、綠節瓜粒、鮮栗子薄片與乾椰仁片,選的別緻,更加證明Pacaud不是活在十九世紀的守舊廚師。蝦肉的火候還是一樣沒話說,今天在一餐裡見識了扇貝、鱸魚與龍蝦三大母題最上乘的解讀,光此一點就值回票價。


.
直攻到甜點,仍持續對其不可思議的口感讚嘆連連。Pre desert 是檸檬優格Sorbet,當舌尖觸碰到冰砂的一瞬間,已然幻化成汁,一絲絲冰渣都感覺不到,讓一旁的碎焦糖更顯趣味。主甜點是名震巴黎的Tarte fine sable au chocolat,配上一球波旁香草冰淇淋,這道甜點是長年不撤牌的,看上去簡直自信過了頭,除了一小段香草夾插在冰淇淋上,什麼裝飾也沒有,要是在別間館子可能火氣都要上來了,但是吃到這裡,你只能很虔誠的繼續。試了一小塊,嗯…好吧,你要用保麗龍盒裝上來我也沒意見,只要下刀時多滑個三十度角給我。這明明就是一塊層次豐富的Soufflé,表面撲了粉,底下墊了派皮,中間還夾了巧克力醬,搞不懂的是,Soufflé怎麼會是冷的?一般出爐不要十分鐘就坍方了,怎麼會成了巧克力塔?算了,這個技術問題我還是另覓高人,在旁邊這球天堂直送的香草冰淇淋化掉之前,還是別徒增煩惱了。


.
沒詞了,就此打住,再講下去太搧情,味覺本就是主觀的,況且經過這幾年餐廳求奇求變的風潮下,L’ambroisie的菜也許有不少饕客感覺很無聊,我倒向來珍惜這種中規中矩的老派作風,不過有一樣事實可以證明我沒有心理反應過度,整餐吃完我只留下附贈茶點中的兩塊半巧克力,不是因為不好吃,是為了保有最後一絲尊嚴,兩人份的茶點幾乎一掃而空,其他的菜連醬汁都被我用麵包沾光了,純粹生理反應,無可奈何。看著隔壁帶著妞的老富豪,一盤菜還吃不到一半...唉。

11.01.2009

亞癖 【叁】– 進口碟店

.
.
今晚最火熱的一家,來客川流不息,其中可瞥見眾多倫敦古董圈龍頭,更不乏收藏大家。此店似乎專賣高價碗碟,但與大多數餐具同業逆道而行,全部都是二手貨,而且一律Made In China。店內裝潢俐落時髦,當屬倫敦碟店中最高級者,一抹紅牆襯著白地藍花,沒錢都有想買的衝動。

一進門即瞧見家居必備名物「宣德青花蓮子碗」,蓮子碗通常底部有一尖端凸起,正如半顆蓮子,有說法是因為形狀像蓮房而得名,頗不以為然。此碗輪廓曲線高雅,紋飾恰到好處,畫工精細,適度留白,釉料乃進口蘇麻離青,帶有深邃的鏽斑,更重要的是尺寸適中,剛好盛一碗擔擔麵,完美!可惜既然為極品,當然已經售出,心想著這人買回家到底做什麼用呢?

(越看越親切,回家一查,原來台北也有一個一模一樣的!)




亞癖 【貳】– 萬聖夜

.
.
大街上群魔亂舞,沒想到日本藝廊裡也有應景之物,數幅江戶時代的幽靈掛軸,才瞄兩眼,一股寒意由背脊直衝腦門,暢快無比!從前他們愛玩一種遊戲叫百物語怪談會,天黑舉行,點燃蠟燭百根,連篇鬼話,講完一篇吹熄一根,據說吹熄最後一根蠟燭後必有邪事發生,可見如此自虐傾向並非由現代恐怖片濫觴。

但回到畫作本身,此怪談風格在水墨畫史具高度原創,韓非子所載:畫鬼容易畫人難,完全不同意。要以真實程度論高下,當然鬼怪毫無評判標準,但如果面對的挑戰是「鬼怎麼畫才嚇人?」,那可就是完全不同的境界了。要嚇人,得先像人,幾分像?如何營造氣氛?這才是畫家的功力。鬼影從幽暗中閃現,朦朧間彷彿可見灰白髮絲飄逸,湊近一看全用渲染,頭髮、身形、背景只用墨色深淺勾勒,三者清晰可辨,卻又融為一體,這等為畫鬼而來的絕技豈能不佩服?掛在家中,半夜起身如廁,猛一瞥見不嚇得屁滾尿流,那才真有鬼了!

亞癖 【壹】– 夜台灣

.
















.
Asian Week首夜由台灣當代藝術軍團先鋒,展覽藏身雀兒西深院大宅,十字陣型,前導兩排掌旗大將有劉國松、何懷碩,領有李君毅、顧詠惠,左翼羅青、于彭,右翼袁旃、潘信華,中軍胖頭陀李真、姚瑞中,由董陽孜殿後壓陣。老中青三代橫跨四十春秋,演繹傳統各自風流,從此聲勢陣容看來,佈陣之人不但熟諳兵法,更善功心之術,首戰已見紅標齊放。

賞完陣法,轉入隔壁品菜,主人乃來自台灣的頑固老頭,沒菜單,給啥吃啥,做完過敏偏食調查之後,菜就層出不窮的上來,手藝是真不錯,但盤飾如同人一般瀟灑,生菜鋪底,蔥薑辣椒絲齊飛,主料非包即捲,應取名為「卷卷席」。頭盤「竹筒燉肉」堪稱一絕,肉糜打水調味後上籠蒸,此菜應源於湖廣一帶,該方菜系中原汁原味且不帶辛辣的珍貴品種。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坐落倫敦上流社區,客源大半西方人,但毫不忌諱內臟料理,比起近來亞洲許多客製化藝術家要帶種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