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9.2009
8.07.2009
Great British Beer Festival

一年一度的啤酒盛會,雖然展場佈置簡陋了點,但醉翁之意只在酒!超過四百五十種的各式啤酒,飽酒癮,也開眼界。成群結隊的酒迷,帶著筆記本、電腦、表格、酒杯、各種工具書,加上炫目的啤酒帽,搶佔一張圓桌後就此開工。只見桌上啤酒成排,有人低頭啜飲,仰頭深思,有的埋首筆記,也有人在高談闊論,一派正經。相較起來我們的工作就簡單多了,一碟山葵花生,一盒鹹酥腰果,再來一包我最愛的Pipers薯片,席地而坐,英國本地酒,東南西北各來幾樣,配上現場演唱的凱爾特民謠,足矣!
此行最讓我意外的,並不是又嘗到什麼驚艷的英國地方麥酒,而是美國啤酒的水準。指的當然不是百威這種洗車用淡啤,而是來自小型獨立釀酒坊的麥酒,試了幾款黑啤,麥香濃郁,帶點純釀醬油香氣,嚐來豐富而深沉,有的罕見地用了美國新橡木桶陳年,帶來香甜的香草氣息,有的麥子燒烤程度較重,賦予焦糖與咖啡的煙燻味,令人稱道的是雖然酒體較重,酒精濃度高達十,但餘味清爽不膩口。下面列出兩家出色的代表:
Allagash – Odyssey (Portland , Maine)
Cambridge Brewing Company – YouEnjoyMyStout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8.06.2009
Richard Long

My art is in the nature of things
I like the idea of making something from nothing
I can walk all day and sleep all night following an idea
I use the land without the need of ownership
My talent as an artist is to walk across a moor
or place a stone on the ground
My work is about movement and stillness
the walking and the stopping places
It can be either passing by or leaving a mark
I use intuition and chance , body and mind , time and space
I use the world as I find it
(Richard Long)
走過山谷,走過荒原,走過大雨傾盆,走過繁花盛開,走過此時此地此景此音此境,Richard Long ,仍然在他的路上,走著他的人生,走著藝術史上的一頁。至於擺在美術館地上那些亂石堆與漂流木,只是抽離一切語境後的幾個符號,只是接受加持過後的法器。我們只能對著它,緬懷一位天地中的行腳僧,而他真正所要傳達,以及所能傳達的,絕對不在這裡。
Tate Britain , Richard Long [Heaven and Earth] , 05.08.09 記

06' 攝於香川縣直島美術館
EGG

蛋的專書,論深度,沒有McGEE那本分子廚藝派聖典FOOD&COOKING來得詳盡,但此書的重點並不是要把蛋本身研究個透徹,而是請當代大廚展現心目中完美的蛋料理。記得在「蔡瀾逛菜欄」的節目裡,蔡老每次都在節目的最後請廚師做一顆蛋,一樣的概念,這本書也旨在闡揚一顆蛋的哲學。集結了當代最重要的四十位名廚,包括Ferran Adria、Thomas Keller、Heston Blumenthal…等超級巨星,各顯其能,試著詮釋這個世上最普通,也最具潛力的神奇食材。圖片由蘇格蘭出生的攝影師Grant Symon負責(與本書作者Lyndsay & Patrick Mikanowski 合作多本著作,已得過多項食物攝影大獎),菜餚拍攝精美不在話下,倒是廚師皆以半版至全版黑白照片呈現,罕見的食譜還結合了廚師群像。
以下擷選一道由倫敦傳奇餐廳 Le Gavroche (倫敦歷史上第一家拿到米其林三星的老館子,現為兩星) 二代掌門人Michel Roux Jr.提供的鎮店名菜「Soufflé Suissesse」,此菜三十年前由老老闆Albert Roux 所創,至今還在他們家tasting menu 上頭,也是我嚐過整套tasting menu裡頭最難忘的一道(勝過什麼鵝肝、龍蝦、海扇貝…)。
材料 [四人份]
5個雞蛋黃、6個雞蛋白、奶油、45g麵粉、500ml牛奶、550ml鮮奶油(heavy cream)、200g Emmental 或 Gruyere Cheese、鹽、現磨白胡椒粉
作法 [自行補漏版]
1. 烤箱預熱至攝氏200度
2. 奶油放在一厚底醬汁鍋裡加熱溶化,並逐步放入麵粉約炒兩到三分鐘。放置一旁冷卻。牛奶煮滾並逐漸加入冷卻麵糊中,再上爐續煮三分鐘,注意要不斷攪拌使其滑順不起塊。
3. 鍋子離火,放入蛋黃攪拌,用鹽與胡椒調味。蓋上一層烘焙紙,或放上一點切細的奶油防止表面凝結,放置至室溫。
4. 準備幾個8公分直徑左右的烘烤模具,先入冰箱捎冰取出,裡層抹上奶油,放在烤盤上。
5. 蛋白加少許鹽,打發到稍硬(不可打過頭),加三分之一的打發蛋白到奶油糊裡,用攪拌器快速攪拌一下,再小心倒回剩下的蛋白中,用刮刀稍拌勻。再以湯匙舀入模具中,放入烤箱烤3分鐘至表皮焦黃,烘烤的同時另外加熱鮮奶油,但不可使沸騰,用鹽調味,放入陶瓷烤盤 (gratin dish)
6. 將烤好的Soufflé從模具取出,放在裝著鮮奶油的烤盤上,灑上現磨好的起司,再放回烤箱中烤五分鐘,取出後立刻上菜。
這菜的確手法複雜難度高,但仔細一分析它的主要材料,追本朔源其實只有兩樣…雞蛋和牛奶!雞蛋經過分離、形變、凝固,牛奶離心、發酵、熟成、焦化...最後組合成一個完全無法憑空想像,人類經驗與智慧的結晶。什麼叫做經典?你可以透過舌頭來體驗。

08' 攝於 Le Gavroche , London
8.04.2009
壺
汝窯、鈞窯,這麼容易混淆?

在大英中國瓷器館的出口旁有一個獨立展櫃,裡面只擺了一只碗,碗內刻滿了字,直覺反應肯定又是乾隆老爺爺幹的好事,果不其然。但是仔細一看卻大吃一驚。
碗內刻的原文是這樣的:「均窯都出脩內司,至今盤多椀艱致;內府藏盤數近百,椀則晨星見一二;何物不可窮其理,椀大難藏盤小易;於斯亦當知懼哉,愈大愈難守其器。乾隆丙午御題」。大意是說,均(鈞)窯都是脩內司(宋朝負責造辦瓷器的單位)出產的,如今內府(紫禁城內務府)所藏鈞窯盤多碗少,碗大不易保存而盤子小比較容易,懂此道理則應當戒慎恐懼,權力越大,責任也越大,越難守成。
乾隆皇喜歡在畫上蓋章,在碗上刻字,發發牢騷,大家也都見怪不怪了,你是皇上嘛,隨便你怎麼搞。問題出在這碗怎麼看也不可能是件鈞窯啊?糗的是展品英文簡介還寫著:「乾隆皇帝是一個狂熱的古董與藝術品收藏家,他相信這是一件鈞窯作品,並在裡面刻詩以讚揚,這首詩收錄在乾隆御製詩集第五集,第二十一卷。但是根據現代汝窯遺址的考古發現以及對釉料的科學分析,確認這只碗製成於北宋汝窯出產時期。」
我想了老半天也想不通,以乾隆皇對汝窯的熱愛與認識,有可能出現這種錯誤嗎?就算當時他七十六歲高齡,老眼昏花,無法細看紋路,錯認成鈞窯天白碗,但把碗翻過來,汝窯滿釉支燒的芝麻釘痕與鈞窯總是差別很大啊?還是他故意借題發揮,硬是指鹿為馬?或者造辦人搞錯了碗?又難道是神來幽默一筆?我只能說,皇上,您這玩笑開大了…........而且現在還成了國際玩笑……
8.03.2009

第六次走進這個房間,仍然有頭皮發麻的感覺,近一千七百件瓷器精品,擺在大英這小小的展廳裡,就數量上,這不是收藏中國瓷器最多的地方,但陳列的密度絕對無與倫比!更駭人的是,這全都是由一個人所收藏的…
Sir Percival David ,近代史上最狂熱的中國瓷器發燒友,1892年生於孟買,猶太裔英國人,老爸是印度銀行的創辦者。也因為那樣的時空環境,他有機會收購成批從宮中盜出來變賣的寶物,但並不表示他只是個有錢又幸運的財主。因為對瓷器的愛好,他不但會中文,還懂古文,苦心鑽研跟瓷器相關的歷史與文獻,當別的收藏家熱衷於明清兩代高裝飾性的擺設時,他則是有系統的逐步收藏歷朝各代具代表性的名窯名器,上從西晉越窯、耀洲、建陽、汝、鈞、哥、官、定、龍泉、青花、成化鬥彩、德化白瓷,一直到雍正琺瑯彩等等等等,一字排開,活脫一部中國瓷器史。
除了舉世聞名現存最早的一對元代青花瓷—大衛甁(沒錯…直接用他名字命名,原為江西景德鎮燒給廟裡做貢品用),傳世最少的汝窯,在這個館裡有十件之多 (全世界有記載的汝窯傳世作品不超過百件,最多為台北故宮的二十一件),足見其功力之深。但這位爵士令人景仰之處並不是他擁有多偉大的收藏,而是他一生以宣揚中國藝術文化為職志,還將所有的收藏捐給倫敦大學做後世研究之用,今年四月這批收藏從倫敦大學轉移到大英博物館展出,也成了我最近留連忘返之處。
SETTING STANDARDS [ ECM 2030-32 ]

上一張KJ的收藏是1978年發行的My Song ,要是以專輯發行年記,相隔剛好三十年。不過這三張壹套的專輯其實是老酒新甁,原來在83’~85’年間發行,ECM為紀念KJ Trio 25周年重新發行,聰明的行銷策略,至少我買了單。動機倒也不為什麼非買不可的理由,只是還沒從上個月KJ Trio倫敦的演奏會醒過來。本以為此生無望見大師一面,那就讓記憶停留在七零的美好年代吧,向來堅持只收Quartets 、Solo 時期作品,現在覺得這個堅持不但無謂而且無聊,他就算彈的是Standards 也是 「Standards belong to Keith Jarrett」,超凡的即興能力以及對旋律本身的掌握還是存在的,也許神性少了點,但是人性多了些,耐聽度大增,適合獨自一人的涼風夏夜。
8.02.2009
英倫禁果 【果汁篇】

九百年前,諾曼人帶來了蘋果與葡萄的種植技術,葡萄多凍死了,蘋果卻從此在英國開枝散葉,令島上的人民神魂顛倒,榨汁、釀酒、果醬、烤派,無所不用其極,就為飽嚐其迷人風味。也基於對此禁果的熱愛,在肯特郡成立了「國立水果收藏中心」 (National Fruit Collection),所藏三千五百種果樹裡,有兩千多種蘋果,是世界上最全面的收藏,真正名符其實的Eden Project 。
入境隨俗,不知不覺自己也漸漸愛上了禁果的滋味,嚐著嚐著也嚐出些心得來。由於蘋果製品花樣百出,欲求原汁原味,先談談果汁。必須講明的是,這裡說的果汁只限於〝英國國產蘋果原汁〞,其餘什麼濃縮還原、調味果汁、加味水等等邪魔歪道不在討論之列。
雖然英國自己有超過一千種的本地蘋果,但仍然是個蘋果進口大國,舶來品嚴重威脅本地蘋果的生存。令人慶幸的是,最受歡迎的還是一個叫Cox's Orange Pippin 的英國老品種,維多利亞時代就存在了,後來延伸出以帶有Cox為名的蘋果家族,這種蘋果的環境適應力差,又體弱多病,唯一能讓他存活兩百年不被淘汰的理由,就是它好吃。甜度夠,帶著複雜的酸味,嚐來深沉而豐富,英國的蘋果汁主要就是採用這個品種。
另外一種常見的叫Bramley,色青,酸度非常高,常拿來做烹調用蘋果。純蘋果汁在蘋果壓榨後通常會經過一道殺菌手續,以71~74度加熱15~30秒,殺菌過密封的果汁可保一年以上不壞,不需要擺在冷藏設備裡,這也是我能在各種市場、農夫市集、食品展銷會裡發現各種不同蘋果汁的原因,至今已嚐過近三十款。
個人經驗,蘋果汁必須先冰鎮而後飲,溫度與白酒類似,八到十度最佳,太低香氣有損,太高酸度明顯,另外由於蘋果原汁大多是Full Body ,色帶混濁,有一定稠度,低溫飲用會更清爽些。味道上除了甜度外,酸度是很重要的關鍵,也許很多人怕酸,但一味死甜的蘋果汁絕對是不及格的,酸甜間必須達到微妙的平衡,英文用了個很傳神的詞Sharp,喝下去有些許刺激的爽利感。不過接受程度還是因人而異,果汁嘛,我還是欣賞能夠大口暢飲的,太過濃重刺激那不如喝醋算了。
如果甜酸的平衡達到了,另一個能讓蘋果汁出眾的就是香氣,很可惜,英國蘋果的果皮香氣都不是特別重,難有突出的果皮清香,不過與果肉一齊榨汁後還是能延伸出許多意想不到的氣味,如堅果、香料(特別是荳蔻香)、草藥等。除了單一品種的蘋果汁,還有依不同比例混合不同品種的果汁,或是一個果園裡無論品種綜合壓出的果汁。多樣性反應著文化深度,以前從來不知道,一個「蘋果汁」也能有這許多變化。下面列出一些嚐過較出色的代表:
§ Appletree Hill
品種:Cox’Orange Pippin
產地:Stroke Farm Orchards, Battisford, Suffolk
正宗Cox’Orange Pippin原汁,高酸高甜度,相當銳利,帶些許堅果香,風味細緻。
§ Chegworth Valley
品種:Worcester 80% Bramley 20%
產地:Water Lane Farm , Chegworth , Kent
不同比例的混合果汁,酸度適中,甜度高,輕盈帶一絲爽利,可暢飲。
§ Hill Holme
品種:Cox
產地:Hill Holme, Gt Totham
聞來竟然有豆漿之清香,濃密而圓潤,餘味清香易飲。
§ Heron Valley Organic
品種:many
產地:Crannacombe Farm, Hazelwood,Kingsbridge
此果園所種各類品種混合,滋味複雜,有獨特果皮香,高酸高甜,平衡度佳,尾韻悠長。
8.01.2009
口技
<< 清•林嗣環 >>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犬吠聲,便有婦人驚覺欠伸,搖其夫語猥褻事。夫囈語,初不甚應,婦搖之不止,則二人語漸間雜,床又從中戛戛。既而兒醒,大啼。夫令婦撫兒 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夫起溺,婦亦抱兒起溺。床上又一大兒醒,狺狺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床聲,夫叱大兒 聲,溺瓶中聲,溺桶中聲,一齊湊發,眾妙畢備。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也。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 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於是賓客無不 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
神乎其技也?
參見比利時現代口技大師 Roxorloops 示範
【範例壹】【範例貳】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犬吠聲,便有婦人驚覺欠伸,搖其夫語猥褻事。夫囈語,初不甚應,婦搖之不止,則二人語漸間雜,床又從中戛戛。既而兒醒,大啼。夫令婦撫兒 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夫起溺,婦亦抱兒起溺。床上又一大兒醒,狺狺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床聲,夫叱大兒 聲,溺瓶中聲,溺桶中聲,一齊湊發,眾妙畢備。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也。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 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於是賓客無不 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
神乎其技也?
參見比利時現代口技大師 Roxorloops 示範
【範例壹】【範例貳】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