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2011

嚐鮮

.

近海有長螯小龍蝦,身形苗條,色比胭脂,貌不及大龍蝦華麗,肉質甜嫩有過之。清蒸三五分鐘可食,真懶人佳饈。

適逢冬,當產季,帶回一打活蝦,個個飽滿懷春,炯炯有神。快火蒸后以現打Sauce béarnaise 沾食。醬中用少許咖哩粉替龍蒿,辛香滑潤,與鮮蝦相襯。

至此心滿意足?非也,蝦肉美則美矣,尚未盡其全功。將滿桌殘骸重新分門別類,蝦頭、甲身回鍋同青蔥爆香,煉出殼中精髓,復加日式高湯稍煮。濾出佐播州細烏冬食之,以滿瓢蝦籽點綴。一籮廚餘整出清湯掛麵,素淡中有真鮮。


11.19.2011

MICUS

.

闔眼
任心象隨聲符徜徉

突倏一片雪峰皚皚,與凡境杳絕,
空山無人,但聞風捲舒嘯,自谷底宕出。
其歌情真韻遠,非人非仙,
意欲一探究竟,遂循聲逐去。

山間有修竹夾道,綿延數里,
所見青影搖曳,耳聽細雨穿林,
溟濛裡忽現一老翁,手持尺八吟嘯徐行。
邁步隨之,每覺已近其身,又飄出丈許。
迷途道上,忽地腳下一空,墜入淵潭中。

聲色俱絕

猛醒
此翁端坐眼前
一身素衣,飄灑清玄


11.11.11
聆觀 Stephan Micus
in Purcell Room , London


11.11.2011

居家特賣

.

中國二手家具家飾特賣會近日倫敦舉行,整個週末馬不停蹄湊足熱鬧,理出一張「勸敗居家用品精選單」:


【便當盒】

黃花梨提樑盒,僅以銅葉裝飾,造型樸素大方。放入備好的愛心餐點,無論送子上學、送夫上班、全家出遊野餐,一盒在手,心意必達。


【茶碗】

這只罕見的兔毫紫盞引人注目,雖稱其紫盞,實為黑紫相間,或屬金代北方窯系設計。恰如梅堯臣詩句:「兔毛紫盞自相稱,清泉不必求蝦蟆」。只歎鬥茶之風已消逝,茶韻只留碗中尋。


【鳥籠】

北京俗語:「什麼人玩什麼鳥」,同理,什麼籠關什麼鳥。這麼一個剔紅牙雕的大鳥籠,裡頭住的想必也非等閒鳥。從中央那磨菇狀的小台看來,這是當年京城八旗子弟愛養的百靈鳥籠。百靈是地棲鳥,指爪稍退化,站不了棲木。此籠中央這鳳凰台面為龍紋剔紅,下有象牙雕梅枝扶襯,愛鳥往上一站,尚未開口已先聲奪人。


【糖盒】

小時候總期待過年,玲瑯滿目的甜食隨手捻來,多麼幸福的感覺。看著這件剔紅大漆盒,不由自主幻想裡頭裝滿糖果的模樣,喜氣洋洋。蓋面圖中兩逸士相對而飲,小鬼一旁溫酒,閒適悠哉。人物山石刻工圓滑飽滿,錦紋漫地一絲不苟,以蝠桃及海波紋框邊,從裡到外無論工藝還是寓意,都蘊含濃濃的中國味。


【奶油碟】

乾隆時期外銷歐洲的瓷器精品,一隻可愛的蟹寶寶橫據盤上,向你舉手致意。如此動物造型及紋飾是本國找不到的特殊產物,據說當年歐洲貴族拿來盛奶油。建議返銷回中國改裝大閘蟹膏,才真正切合主題。


【棋桌】

此方桌遠觀不甚特別,束腰,羅鍋棖,內翻馬蹄,雅素經典。走近一瞧,發現桌面刻著棋盤格,是一黃花梨棋桌。棋盤可翻面,象、圍棋兩用,角落設有圓洞可收棋子。平日屋內備此一桌,增添文雅三分,方到用時,再架上一檯面,繼續方城激戰。

.

11.02.2011

鴨油包

.


捎回頂大肥鴨肝一只,食之不盡,棄殊可惜。索性厚切數片,輕沾麥粉快煎,另起鍋熬索甸貴腐甜酒,加鮮湯煉之成醬。佐以生菜、蘆筍、培根脆片,夾入布列歐希包,用東洋染付盛。法蘭西至肥之物盡集於此,甘腴異常,稍嚼即化,快意半晌。不料次日脂膩上湧,面部痤瘡併發,現世報也。

.

10.16.2011

轟趴

.

週末上諾丁山挖寶,偶見十九世紀東方主義版畫印刷,標題:滿大人家的轟趴 (Dinner Party at a Mandarin’s House)。呆望幾秒,差點髒字脫口,這作者真XX太有才了!豪宅中,只見一群滿大人圍著巨大方桌吃飯看戲,杯觥交錯,主人端坐在特別墊高的太師椅上,倒舉他的雙耳杯,高喊著今日一醉方休。再看他腳邊那支特大號鼓形渣斗,顯然有備而無患。

環顧四周,室內裝修一派洋氣,有棋盤格大理石拼花地磚,雕樑畫棟,點綴著神秘象形文字。天花掛著時髦的宮燈,與一隻尼羅河捕獲的非洲大鯽魚。餐桌陳設匠心獨具,迷你方几擺上希臘陶瓶,裡頭插著橄欖枝,另有太上老君像供奉一旁,屬無國界混搭一路風格。大家酒酣耳熱之際,絲竹並奏,台上唱將起來。今天不知演得是哪齣,配樂尤其獨特,由兩位樂師在台前伴奏,一個彈魯特琴,另一位打定音鼓,交相掩映,喧鬧騰騰。

中國畫史裡,除了顧閎中一幅奉皇命繪製的狗仔寫實轟趴圖外,大都是裝模作樣的文會圖,這等熱鬧的場面可謂罕見。藉洋人的腦袋想像一番,別有異趣,只是裡頭尚留有一大疑點:沒有女人的轟趴?再細看一旁侍者的神情…突然讓人打了個哆嗦。

.

9.15.2011

天水冰山錄

.
看書名以為是風土奇情小說一類,內容卻完全兩回事。對很多人來說,這大概是一本窮極無聊的書,沒主旨,沒劇情,沒有任何情思文采。裡頭記載的,是古代一個大富豪的家產,逐目條列,從金玉服玩,到良田甲地,幾乎囊括一個古人生活所需的所有用具。

這是明朝權臣嚴嵩的抄家清單,由周石林自殘本重鈔,不但刊印成書,還廣為流傳,成為書史上的怪例。書名甚雅,天水冰山,水作動詞解,蒼天開眼,將積凍已久的貪腐給溶化。對後代文人來說,此書「展卷若有餘腥,何足污目」,架上備此一書,不過是給自己一個警訓。書中既無聖賢言,也無勸世語,想李笠翁做肉蒲團,止淫風借淫事說法,還引人入勝。此書僅以奇珍異寶之名欲化貪婪逐利之心,恐怕讀者還需幾分禪修功底。

除去序跋,本書的文學價值是零,卻別具社會與文化意涵。對於嚴家的財產,即使沒有任何敘述與註解,這個清單本身的編排系統承載了當時的價值觀。身為一個天下最有權勢的人,他所搜刮的器物自然也代表了上層社會的物質取向,更何況嚴嵩可是個飽讀詩書,文采出眾的儒士,並非單純的暴發戶。再換個角度來看,將這些器物配上插圖與估價,它將搖身一變,成為中國史上最強大的一本拍賣目錄,分給三大拍賣行,十季也拍不完,裡頭不乏現在正躺在故宮裡的一級國寶。

全書由金銀器皿與首飾開始記載,金銀用器皆標注了重量,理由顯而易見,金銀容易變算成實際價錢。緊接著第三大類是玉器,同樣秤重,其品種與數量反映玉在中國的獨特地位,更可以歸納出當時流行的裝飾主題。對於金銀珠寶,其價值毫無疑問,無所深究,倒是後頭許多分類與排序引人思考:


【珍奇器玩】:此項排序最前的是各種玻璃製品,下來才是瑪瑙水晶,可見當時外國進口的玻璃彌足珍貴。另外唯一列入珍奇器的磁器只有柴窯與哥窯,柴窯可能泛指汝窯或官窯等開片青瓷。其他所有瓷器用具都編列到最後的雜項裡頭,更無分品相窯種。

【古剌水】:有洪熙及宣德年古剌水各兩罐,古剌水即是波斯進貢的薔薇水,含酒精,自古即稀有,搞得中國人不知道怎麼用。參閱本草綱目拾遺,它在中國有下列用法:1. 其涼沁骨,蓋暑月以涼體者 2. 可療瞽疾 3. 手蘸少許,入鼻中,能驟長精神,強骨力 4. 房中藥也。婦人飲之,香沁骨肉。

【織物】:古代織品也可照匹算價,積之如囤金銀,書中或許是照價值排序分類:段、絹、羅、紗、紬、改機、绒、錦、綾、瑣幅、葛、布。

【川扇】:嚴家的扇子絕非只是日常生活使用,共計有兩萬七千三百零八把,其中川扇有兩萬三千多把。這個數據確認了兩樣事實,其一是摺扇在明代已是主流,而川扇成為御貢與上流階層收藏的主力。

摺扇乃舶來品,可能在宋代由東夷傳入,永樂年間朝鮮曾入貢,後迅速在中國流行。蜀地所製摺扇為當時最上品,卻也帶給四川苦不堪言的貢賦之災。平均每年上貢一萬多把,萬曆年間更達四萬多之譜。

【古今名琴】:古琴是清單中唯一獨立歸類的樂器,說明了琴在傳統仕人階層的價值。共計有名琴五十四張,其中尚見「九霄鳴珮」琴,猜測可能就是雷氏唐琴「九霄環珮」的筆誤。


【文房】:文房用具可獨立收藏的,非硯莫屬。幾塊古硯如未央宮瓦硯、銅雀瓦硯、貞觀上苑硯、宣和殿硯、東坡天成硯,發思古之幽情。另外還有好幾套文具組,如下所示,一盒內裝三十幾樣小文具,我等戀物癖患者看此清單已想入非非。



【家具】:家具只有兩個品項獨立歸類,一是屏風,二是床。屏風裡,除了尺寸各異的大理石屏,也見東洋情調,有數款倭金彩繪屏風,應當就是日本進口的蒔繪漆器。幾張雕漆或螺鈿大理石床,看來所費不貲,床在所有中式家具裡的價值最高,也最費工,一張精雕細琢的好床可能要耗上一木工匠十年。

【書籍字畫】:嚴嵩在此單上的藏書看來出奇的少,只有八十八部。事實上他家的藏書據之前的造冊,有五千多部,含許多宋元時期的手抄精品,也許抄家前已特別處理。至於金石字畫那更嚇人,這批收藏曾另外收錄在「鈐山堂書畫記」中,計有三千多軸卷,比他這本籍沒清單有系統。有許多現存的國寶名作如:王獻之鴨頭丸帖、孫過庭書譜、懷素自序帖、張則端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不勝枚舉。此書成為當代中國書畫史學者研究的必備參考書目。

◎ ◎ ◎

明代是中國歷史上文人最腐敗的一朝,無限擴張的權利與欲望讓人墮落。嚴嵩未必貪得最多,卻最有代表性,還跟隨著這麼厚厚幾本證據遺臭萬年。天水冰山錄至今仍常被談論,大多數是研究換算嚴嵩到底貪了多少,順便暗諷一下時局。有趣的是,這麼一本抄家目錄竟如此多功能,它是一本警世書籍,是書畫史的收藏證據,更可以成為重建明代上流社會生活的重要參考,端看你從哪個角度解讀。奇珍異寶不具道德立場,它們只是不斷反映人心。

.

9.13.2011

秋氣

.
中秋甫過,肅氣逼人,用阮堂先生一方印自省


李朝 金正喜
阮堂印譜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藏

.

9.12.2011

行樂中秋

.


中秋弄月,達旦不覺。借三才圖會插圖同樂。




三才圖會
人事卷四

1609
明 王圻 撰

.

9.05.2011

幕後

.
H :3…2…1… … R.O.A.R~!!!」

Alfred Hitchcock with the MGM lion
by Clarence Sinclair Bull
1958

Made in Hollywood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London, 2011


8.23.2011

Deutsch Dinner

.

表弟今日離開英國,行前兩日,從慕尼黑捎來新鮮白腸兩串。無獨有偶,堂兄上週從柏林帶回白腸專用的巴伐利亞芥末,和上好的酸白菜。兄弟幾人十五年來天涯四散,無料倫敦聚首,一周後又各奔東西,臨別前,留下整套德國美食。

回家路上,買了一大瓶Warsteiner Premium Verum,正統德國淡啤,搭配今日晚餐:生切德國燻腸數種、煮白腸佐德、英、法三國芥末醬、德國酸菜、德國酸麵包…。唱機擺上老友送的Kraftwerk,窗外細雨綿綿,桌上滿是心意與回憶。大口吃肉,嚼物思人,只能先浮三大白,兄弟們,後會有期!


8.08.2011

貴婦實錄

.

翻開報章雜誌,貴婦名媛充斥版面,無論八卦還是日常生活,舉手投足成為媒體焦點。曾幾何時,當貴婦也成為正經行當,令人羨幕與嚮往的生活,吸引不少立志成為貴婦的粉絲群,商機不容小覷。

如果妳也是貴婦俱樂部的一員,有本參考書不可不讀-「宮女談往錄」,記載著中國近代第一名媛-慈禧老佛爺的生活點滴。依據前朝老宮女何榮兒的口述回憶,由金易先生紀錄編纂。何榮兒跟在慈禧身旁八年,當過敬煙侍女,當過侍寢(太后床邊值夜,與太后最親密的侍女才能擔任),庚子年還護著太后去了西安。老宮女管不了國家大事,但對於宮中生活瞭如指掌,清楚描述了史書找不到的皇家瑣事,再現深宮大院裡的真實生活。

身為一國之主,慈禧被詬厲了一個世紀;但身為一家之主,身為一個女人,老佛爺的氣派與講究在百年後仍無人能及。以下自書中節錄整理,試探中國第一貴婦究竟「貴」在哪裏?



【起身】

太后每日起床後第一件事是泡手,用熱手巾將手包起來,再放進銀盆子裡泡熱水,這是老太后的養身方法之一。接著,把臉熱敷一下後開始化妝梳頭。老佛爺語錄:「一個女人沒心腸打扮自己,那還活什麼勁兒呢?」

梳頭是專職太監打理,在梳頭的同時,太后會喫上一碗冰糖銀耳(並非燕窩),然後自己再妝扮幾分,直到滿意才出寢室。

移駕到東間的炕上,先吸兩管水菸,再喝口奶茶,通常是用人奶或牛奶。這時早膳已準備妥當,有各式粥品-玉田紅稻粥、香糯米、薏仁、八寶蓮子、八珍粥、雞絲粥…,也有精製點心-麻醬燒餅、白馬蹄、蘿蔔絲餅、清油餅、焦圈、炸回頭、素什錦、滷鴨肝、滷雞脯…二十來樣,配上佐餐飲料-杏仁茶、鮮豆漿、牛骨髓茶…等等等等。

用完膳,換上衣服,前呼後擁上朝去也。

【化妝品】

補充說明,老佛爺的化妝品都是親自監辦研製的,完全跟得上二十一世紀化妝品DIY的流行。以最常用的胭脂來說,每年一過四月中旬,京西妙峰山就向宮中貢來玫瑰。首先是選花,一瓣瓣選,要成色佳者,幾百斤花只能選出一二十斤瓣。選好後以石臼搗成原漿,再以細紗布過濾。接著將蠶絲綿剪成小塊,層疊放入胭脂缸裡浸泡,十多天後取出晾乾即成。用的時候,以小指沾溫水灑在其上,使胭脂化開後就可以用了。

【氣味】

老佛爺的鼻子特靈,儲秀宮內不許有一絲邪味兒。當差的宮女們從來不敢吃飽,因為怕出虛恭(放屁),舉凡魚蝦蔥韭一類有腥氣的食物一概不碰,萬一打嗝出異味,可不是鬧著玩的。

至於室內香氣,她不愛用香薰一類的東西,寢殿裡隨時擺著五六個大缸,裡頭裝滿著佛手、木瓜等等南方進貢的果子,每月初二、十六換缸一次,永遠保持一股甜絲絲的爽快清香。

【寵物】

太后養了一隻小墨猴,名叫小三(純屬巧合),赭紅色的臉,黑油油的毛,個兒非常小,常藏在帽筒裡頭。他的撒嬌功力一流,太后吃東西時,他一臉無辜在旁邊拱手朝拜,討東西吃。平時還會幫太后剝瓜子,很是得寵,有兩個小太監專門照顧。

老佛爺還有個活寶貝,一隻雪白的貓,宮裡人稱玉獅子。尖耳朵狀似猞猁,短腿,黑黃眼睛,全身雪白,尾巴卻是烏黑油亮,一根雜毛也沒,又稱作雪裡托槍。頤和園的樂壽堂裡另有兩隻白緬甸貓,大白與二白,扁扁的臉,眼鼻嘴全擠在一起,見了人就亂動,滑稽可愛。

慈禧的興趣很廣泛,花鳥魚蟲無一不愛,頤和園裡有大批人力是專門照顧珍禽異獸的,無論是挑選、餵養、訓練、育種,每樣動物都有專家,可惜這些身懷絕技的太監沒法將訓養動物的本領流傳下來。

【官房】

宮裡是沒廁所的,解溲在屋內使用便盆,完畢由小太監取走處理,刷洗乾淨,無論冬夏絕無臭氣。而皇家便盆有個代名詞叫「官房」,老佛爺一說:「傳官房」,也就是要解溲了。

老佛爺的官房可是件了不起的寶物,以檀香木刻成一隻蓄勢待發的大壁虎,四爪狠狠抓地,肚子鼓起,身上的鱗都彷彿張開,尾巴捲起,和尾柄相交,成了官房後把手,壁虎頭向後仰,兩眼鑲著紅寶石,注視著騎在背上的人,嘴裡正好啣著手紙。

大壁虎的肚裡,裝的是蓬鬆的香木細末,便物一墜,立刻沒入香木裡頭,看不到,聞不著。所啣的手紙,是以細軟的白棉紙製成,宮女們先將紙噴上一層薄薄的水,再用銅熨斗輕輕走兩遍,一圖乾淨,二來把紙毛燙倒了,柔軟又不發澀。

【盆花】

太后殿裡的擺設一般不換,只有盆花隨節氣變換。方入春,東頭太后禮佛的靜室裡,擺上一大盆蔥綠的南天竹,陪襯著觀音大士像。雕花格扇門的邊地上,有一顆鮮豔的古紅梅,讓整個屋子雅而不素。

西頭臥室的蘭花,是老佛爺的最愛。用影青瓷套盆,外有赭紅色的團壽字,時時發出幽香,高貴清雅。慈禧的乳名叫蘭兒,蘭字犯聖諱,平常宮女們是不會提這蘭字的。

屋外廊底下,東西兩邊有兩盆朱紅的貼梗海棠,中間配兩盆金黃色的連翹。這兩種花並不稀奇,但是一開春就從根到頂全株長滿了花,惹人喜愛,這是個花匠展現孝心的季節。

【洗腳】

旗人雖然是天足(不裹小腳),對於腳也是講究的。從小要用包腳布塑形,講求腳板平,五指收斂。和漢人一樣,腳也是最私密的部位,決不輕易示人,更是保養有佳。

老太后洗腳是件大事,不僅為了衛生,更重要是保養。洗腳水根據節氣以及太后的身體狀況調整,每天由太醫院開方。例如三伏天溼熱,就用杭菊煮沸後晾溫了洗,以防暑氣。天氣冷,用木瓜湯洗,活血暖膝,四體溫和,不吃藥而達到健身目的。

洗腳用的是木胎銀盆,平底,成斗形,一盆放藥水,一盆放清水,先用藥水後用清水,由兩個專門洗腳的ㄚ頭伺候著,這兩人的功力自是不在話下了。從熱敷、穴道按摩到修指甲,有整套專門技術。

老佛爺腳上開銷最大的,是襪子。以純白軟綢製成,每雙都是依腳訂做,因為綢子沒有彈性,襪子的合縫必須對準了老佛爺的玉足,穿來絕不打滾,前後合縫還需繡上花來遮掩,就是能工巧匠也需七、八天才能繡一雙。要知道,老佛爺的襪子不管多精緻,那也只穿一次,一年耗費三千個工作天,開銷令人咋舌。

【洗澡】

通常晚膳後一個多小時,太后會傳洗澡,太監把澡盆、熱水與一應用具端來後即退下,由四個司沐的宮女當差。澡盆有兩個,一模一樣,都是木胎鑲銀,不過這兩銀盆子並不是給老佛爺洗兩次澡,而是分成上身盆與下身盆。

上身清,下身濁,清濁不可相混淆,這是太后洗澡的規定。與其說是洗澡,還不如說是擦澡。隨澡盆來的,是整齊陳列的毛巾,二十五條一疊,共四疊一百條。每條用黃絲線繡金龍,一疊一種姿勢,矯首、望月、戲珠、噴水,邊上是金線卍字花紋,全部熨燙整齊,由紫檀拖盤盛。

太后坐在一張特製的椅子上,椅背可以活動,可拆卸,也可左右轉,是專門為太后洗澡設計的。一個帶頭宮女領著其他三個開始工作,先將毛巾浸在熱水裡,擰乾後給老太后擦身體,把身上的毛孔都擦張開,讓身體放鬆下來。

第二步是擦香皂,多用宮裡御製的玫瑰香皂,也是塗在毛巾上後開始擦。上完香皂後,用比較溼的毛巾擦淨身上。整套流程迅速有序,鴉雀無聲,四人配合著工作,默契十足,其中也有很多細節講究。比方說給老太后擦正面的宮女,必須憋著氣工作,不可以把氣吹向太后的臉,這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

再來是用香水,夏天用耐冬花露,秋冬用玫瑰花露,輕輕拍遍上身,再用乾毛巾把各部位擦拭一遍,太后穿上一件白綢子背心,這上身澡才算是完成。這期間已經用了五、六十條毛巾,因為毛巾自浸透撈出來後就再也不許回盆蘸水。盆裡的水要保持乾淨,並不時添加熱水,這工作仰賴另外四人做粗活的宮女,專門收拾毛巾與添水。

下身澡基本上和上身雷同,等老太后洗完澡,換上消遙屐,接下來則是熱敷臉、浸手,以及修指甲等等後續工作了。

◎ ◎ ◎

書中許許多多的細節,當然不只是關於慈禧太后的,還有宮女和太監們的心酸血淚史。畢竟老佛爺的尊貴生活,也就是這些苦命人每天在閻王爺眼皮子底下掙出來的。在遙望帝王家的榮華富貴之餘,轉頭間,同時目睹一齣齣糾結且扭曲的異樣人生。

.

8.04.2011

Goodbye Freud

.



04.08.11
Tate Britain, London


.

8.01.2011

Queen Mary's Summer

.


Queen Mary's Garden

Regent Park, London
09'/11'

.

7.25.2011

米氏禪畫

.
Miró
18 March 1968

Drop of Water on the Rose-Coloured Snow



Tate Modern
25.07.11 , London


7.11.2011

夢_ 工廠 • 戰場 • 墳場

.


AA SCHOOL
Project Review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