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2011

正牌馬子

.Musée Cernuschi
Paris


「這馬子正啊!」

每聽到人用馬子這個詞,心中總要嘀咕一句:「大哥,你知道馬子是什麼嗎?」。這回,我也逮到機會用用這詞,況且這馬子確實很正。

Cernuschi所藏這件曲線豐滿的晉代越窯青瓷,就是一千多年前的古典馬子,本名叫虎子,生於漢朝。到了唐代,因為跟李家皇帝的祖輩沖名,不得不改,這個中國器物造型史上最生動的設計,從此改名叫馬子。

而這老虎造型又從何而來?還得扯到飛將軍李廣。西京雜記所載,李廣出獵射虎,一矢斃命,回去拿老虎頭骨當枕,還鑄了一個虎型的銅製小便器,以示輕蔑。這則軼聞可說是李廣射石故事的補充版,同時也為「虎子」這樣古代溺器增添傳奇色彩。

姑且不論故事的可靠性,把小便器做成老虎造型,把老虎嘴當成了承接口,這等奇思妙想怎不教人興奮?昂首的虎頭兼具功能性,側向開口高於盛水線,入水不易濺;頸後連接提把,一體成型;尾端削平,尚可立放。更絕的是它滿足了男人每天對著老虎撒尿的優越感。

雖然後來虎子改成了馬子,至今我倒未見有做成馬造型的溺器,想來氣勢大減,遠不如老虎威猛。不知道什麼原因,馬子成了流行用語,但再次呼籲,下次用「馬子」這等黑話之前,三思。

.

4.17.2011

Parc de Bagatelle

.

13.04.2011

Parc de Bagatelle
Paris
.

4.08.2011

City and the Sex

慾望城市日誌
.


Albert Cuypmarkt

Chilli chocolate, Lite Dark

Cured Wagyu beef, Yolanda en Fred de Leeuw

Candle stand, Droog

by Bruce Nauman, Stedelijk Museum

Brasserie Keyzer

De Drie Fleschjes

Red Light District

Erotic Museum



12.03.11
Amsterdam

.

4.02.2011

一字陣

.
Musée Guimet , Paris
26.03.11


長蛇一字陣,以各色宋瓷佈置,三軍井然,由白到黑轉青,邢定吉建耀龍泉。橫看瀟灑,縱觀則奇幻,從兩端生門望進,目眩神馳。

生平只見過一次比這更加強悍的陣勢,零六年由台北故宮擺下,同樣一字排開,裡頭全是汝家軍!傳世所存一半的汝窯整器,聚集在同一個透視消點裡,所見一片雨過天青,沁人心脾。

4.01.2011

In Praise of Shadows

.

核能危機,大家急思替代能源;而曾經,日本文豪谷崎潤一郎想得卻是更根本的問題-為什麼我們的生活需要這麼亮?

當年,一間著名的京都老料亭隨潮流換上電燈,他大失所望,堅持店家在他的房間點上蠟燭。這是一種對舊時代的依戀?還是拒絕現代化的固執?谷崎先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明亮的用餐室,毀了日本料理的體驗。只有在燭光下,日本漆器才能真正展現它的魅力,幽邃且璦璦含光,如一池深潭。黑漆上的灑金蒔繪,也許繁複過了頭,但在昏暗搖曳的光影中,含蓄的靈魂終被照亮。閃耀的材質,必須以朦朧的眼來欣賞。這份美感,是老匠師們事先所設想,可惜,在無處不亮的現代世界裡,人們無緣發現它。當碗裡盛的東西,和微微閃爍的光暈融為一體,不知道是湯,是漆,還是金,一同被細細品嚐。

這本特殊主題的小品文,從各個不同的層面探討東方人對於暗與含蓄的審美偏好,從廁所、宣紙、玉器、漆器、屏風、服飾、戲劇….到女人。透過絕妙的文筆,在古代與現代交替之際,紀錄一段源於文化與自身經歷的體會。告訴世人,一些不復存在,或是值得存在的,陰暗中的美。

.

3.20.2011

.
不安的世界,不變的信念


慶州含月山骨窟寺
庚寅年攝
.

3.05.2011

姑娘...妳....

.
I-Phone photo
01.03.11
Victoria station, London underground
.

1.28.2011

剖面

.

Cross Section,解讀空間組織最關鍵的2D圖面,對於所有拿過筆畫圖的建築人來說,是夢魘,卻無比性感。而在牛肉界,剖面是解讀品質的唯一途徑,對眾牛人而言,它展露的是自己辛勤工作的成果。

在老牌的牛肉天堂,亞美利堅,牛肉的評等是根據第十二和十三根肋骨間的Rib Eye剖面來判別,一剖定生死,瘦肉的顏色區分成熟度,而油花的分布比例決定等級,依次排序為Prime、Choice、Select、Standard….等八級。

而在新銳牛人國日本,同樣採用以貌取牛的方式。切開第六到第七根肋骨間,先以步留等級劃出A~C三等(計算能取下多少精肉比例來分等),再判定所謂的肉質等級,以肥瘦肉的顏色、質感與大理石紋指數綜合評等,取最低值。這其中最難達成的其實也就是BMS(Beef Marbling Standard),別名霜降值,看肥肉交雜其間的多寡。BMS No.8~12可以評為最高的5級,依序下降至1級,如此算來,日本本土的和牛總共可分十五級。

怪哉?!牛肉定了等級,議了價錢,但整個過程中其實沒人嚐過味道如何,難道大把鈔票就是砸在白花花的肥肉上?很遺憾,確實如此。是,油脂含量跟美味是有正比關係,但並非絕對。懂行的老饕可能特別挑剔和牛的BMS值,縱使是A5等級,超過BMS No.10以上則敬謝不敏,嫌其吃來如嚼帶肉牛油。

個人淺見,一塊上好的草飼英國Angus,論油花,超不過日本標準的BMS No.4,但論風味,其肉汁的濃郁未必會輸滿嘴油膩的和牛;再者,Dry Age的效果主要反映在瘦肉上,太肥的肉如果用來做牛排,熟成滋味要打折;至於價錢,Angus還不到十分之一。

人始終是視覺系動物,我也不否認對霜降牛肉的愛慕之情。每到日韓的高檔肉攤,總要裝作難以抉擇,在攤前來回晃悠躊躇,陶醉在櫃裡那一張張楚楚動人的剖面之中,直到滿足了一切遐想之後才肯離去。走時,自我安慰,有句話不停在心中反覆:「牛不可貌相,知油知面不知心。」


剖面說明:

1. A-5 黑毛和牛 ,銀座 うかい亭
2. 丹波牛,京都 いろは
3. Angus sirloin, County Cork, Ireland
4. Angus rib eye, Highgrove, farm of Prince Charles
5. 首爾,南大門市場
6. 大阪,高島屋

.

1.23.2011

Sunday Brunch

.
星期天的早晨
麻辣鍋配獨自一人
燙兩把春菊平添三分苦澀
涮幾片羊肉再惹渾身腥羶

青煙下看赤浪滾滾
七辛八味在血中沸騰
胃暖了,心卻冰冷

犯傻嗎?
這尋的什麼滋味兒?
是熱鍋裡那一點點孤寂
還是昨夜辣妹子的片刻柔情?

.

1.18.2011

Two Tahitian Women

.

無邪的光底
倏然冒出一朵青雲
藍了天地
冷凝著嬌嫩的羞澀的真情

拿走吧
拿走一切你渴望的美與善

但是
親愛的賊
能不能留給我
最後一眼
那曾經屬於天堂的笑盈?


JAN 2011
Tate Modern, London
GAUGUIN- Maker of Myth
.

1.16.2011

招福樓

.
那天,深陷在秋意裡,枯澀,但美。

在信樂的深山中,撞見日本六大古窯。瀨戶、常滑、丹波、備前、信樂、越前,齊聚美秀博物館。這裡是貝老爺子所設計的,原本收藏中國到西亞一帶文物,這年秋天卻很日本。六大古窯特展加上美秀創建人的百年誕辰展,代表本土美學意識的珍品傾巢而出,甚至驚見千利休所持的少庵井戶茶碗。這些個髒碗破罐,許多本是農家百姓的生活器具,卻被禪宗的侘寂思想提升到不同的美學高度。在缺陷中,在千變萬化的釉色裡,瞥見了無常。

隨後在信樂町陶藝之森,又遇兩位當代信樂燒大師聯展,五代上田直方,與高橋春齋。回想方才美秀所見的質樸古意,再觀眼前精湛的匠藝,欣慰這信樂燒火色窯變的神韻,仍代代傳承。靜謐的高原小鎮裡,數百年來飄蕩著陶魂青煙不斷,撩動愛陶人的心緒。臨走前,收了老匠師神崎紫峰所製的小酒杯。


告別了信樂,坐上兩節車廂的信樂高原鐵道,奔往八日市。多年前聽聞此處藏有一老店,功底深厚,四方景仰,許多料亭名師都曾在此修業。位於滋賀縣的心腹,又非觀光重鎮,老店始終保有一股神秘感。店址離車站並不遠,我們下車時天色已暗,沿著地圖找到了街廓,卻怎麼也找不到店。靈機一想,莫非是剛才經過的小公園?折回再看,在杉樹下找到了石刻的招牌,「招福樓」。

穿過了迎客松,碰到一位穿著短掛的男店員,早已站在大門口候著我們。原來裡頭才是前庭,建築物巧妙的倒座背街,庭院劃分為內外兩邊,成一凹字形,似乎不想讓人輕易發現。換上拖鞋,穿過玄關、中庭與重重廊道,最終來到今晚的包間,「久樂」。坐定時,心中一陣激動,好一個千山萬水轉途難,吃頓飯竟能如此折騰?搭了電車、巴士,再加兩趟火車,更別說之前橫飛萬里來到日本。如今,坐在百年老屋中,看著窗外庭園樹影搖曳,陣陣幽香從一旁香爐飄來,當真時空錯亂。


進來兩位女侍,一溜煙把我們散落一地的外套、皮包,通通收進專用的櫥櫃裡。仔細一瞧,還是兩個美人。這時穿著櫻花色和服的女侍開了口,說得一口流利的英文。寒喧中,感覺她的問題有些奇特,問我們為何會知道他們的店,這地方是如此偏僻。我說:你們這店很出名呀,從前就聽說過,來訪一償宿願。只見她喜上眉梢。接著女將也來了,奉上自焙玄米茶迎客。我們選定了一支地酒佐餐,錦藍,大吟釀。

女侍退下後,姨媽們開始竊竊私語。陪審團一致判定,剛才那三個是母女三人,全桌只有我有異議。片刻,先付上桌,配著甜米酒。眼前是一個茶道用的香合,裡頭裝著鯛魚刺身,內裹醃香菇,微微帶酸,配上味噌漬嫩萵筍,清新宜人的開場。這時我忍不住問了衣里小姐,適才那女將是妳母親嗎?果然,姨媽們的眼力還是尖銳的,這店真的是她家所開,難怪之前問了我一些不尋常的問題。她平時負責東京分店,今天剛好回家,家裡也只有她英文比較好,另外一個長得有點像深田恭子的女侍是她妹妹。受寵若驚,今天服務我們的,全是當家。


接下來端上土缽一個,再一看原來還是茶具。一個炭斗,上覆著鮮摘的秋葉,裡頭一束束稻草紥。每人面前擺上滿是鐵釉斑的枯葉形小碟,將稻草束兩頭一擠,一顆小飯團掉進碟中,香氣四溢。乾稻草不但有秋天氣息,還帶來了稻香,飯糰裡混的是星鰻,銀杏,與栗子,這幾樣秋天的食材選得高雅,味道同樣不俗。


第三道菜,由楓葉紋黑漆碗所盛,雪白的湯料上,疊著麵麩、小蘿蔔與柚皮。乍看以為是魚漿還是花枝混合而成的海鮮丸子,一入口卻鮮甜的意外,碗中清湯同樣鮮美,回神知是純蟹肉所製。店家說明是松葉蟹,十一月上旬才開補。對於剛才的猜測,真是失禮。

生魚片採用比目魚與鮪魚中肚,佐以現磨山葵、菊花瓣與浜防風。比目魚是關西人偏愛的魚種,雖然日本公認的白肉魚王是真鯛,但逢秋冬季,這王位還得讓給比目魚代理。除了土佐醬油,另附有高湯稀釋過的割醬油,以搭配清淡的比目。兩方端正亮麗的鮪魚中肚,突顯刀工不凡,也透露出整套餐的雅氣。中肚不及大肚油潤,卻更富有魚肉滋味,是鮪魚中均衡度最佳的部位,備受許多老到饕客青睞。取中肚而捨大肚,別有用心。



燒物也是白肉魚,白皙透亮的肌理烙著琥珀紋身。當時會意不過來究竟是哪一種魚?只感覺油脂豐足,直逼鰤魚,魚味本身沒這麼強烈,優雅而有深度。以鹽燒而不用西京燒,只附上清沾醬一碟,足見店家對魚肉品質的自信。一樣小配菜用松針串起,是以麵麩長時間醬煮收乾而成。對照菜單才明白,這魚是真魚鰹,也就是鯧魚,在關西地區屬高級魚,江戶時代可比武士的薪資。如此肥厚的鯧魚以直烤方式呈現,算是頭一回嚐。而那醬麩有個美麗的名字,叫伊深時雨。


接下來的八寸教人印象深刻。追根究底,是因為沒吃過什麼八寸能教人印象深刻,玲瑯滿目的菜總是沒重點,記不清。這回的八寸有個主題,叫暗藏玄機。三樣小菜擺在一個墨竹箕上,滿落楓、朴、銀杏葉,適逢楓紅半轉之際,戶外景色正如盤中,五彩繽紛,秋光爛漫。從主碟嚐起,有醃漬過的菇與芋頭,外觀上,寒酸了點。吃了口芋,發現我又錯了,鬆軟的海老芋裡填了濃醇的內餡,是鵝肝!仔細一瞧,芋頭割開填餡的口被原樣裝回,從外表看來,它完全就是塊芋頭,一塊包藏機心的芋頭。

其他兩小碟,秉持著一樣的原則。青柚裡,盛著鮭魚卵,上有鴨兒芹,一筷子下去,發現裡頭還有一層,馬糞海膽,兩者雖稱不上搭配,品質皆屬上乘。另一小缽中,看著是粒粒晶亮的灰色小珠,衣里小姐稱它做日本的山中魚子醬,與菊花拌在一起,入口才發覺,原來主角是裹在裡頭的明蝦刺身。這所謂的山中魚子醬,是一種叫地膚子的植物果實,漢方裡是曬乾後入藥,主清溼熱,日本料理新鮮入菜,外型和口感與魚子醬有三分神似。


費了一番功夫品完八寸,緊跟著一道貌不驚人的菜,心中已經有底,不必妄加猜測,只有盛裝長皿一眼能辨認出是個織部。這道菜的賣像與配色著實可議,想來是個狠角兒。整塊入口,一股狠勁散發,肉汁四迸而出,知道遇上了地方角頭,近江牛,日本三大和牛之一。上面這些細碎的配菜是柴漬,紅紫蘇醃茄子,京都一帶盛產,其酸鮮綜合了牛肉的肥膩。看不見美麗的大理石紋油花,此道牛肉之善,全憑味覺,莫非旨在破美醜觀?


第八道菜,是烹煮的肉丸子配上豆腐皮。吃不太出來是什麼肉,猜是鳥禽,另察覺有一絲野氣,不是一般家禽,味道挺豐郁。旁邊搭配的豆皮反客為主,以油豆皮包裹著鮮豆皮,滑嫩多汁,滿是豆漿的鮮甜,更包融了鳥肉與高湯的味。後來才找出這究竟什麼鳥,乃是東北亞種的鵪鶉,雖不算瀕臨絕種,日本已有狩獵限制令,得來不易。


結尾,招福樓選擇了最樸實的方式,白米飯,配上醃菜與味噌湯。沒錯,就是如此簡單。飯,是以銅釜在爐上煮出來的,用的是秋收的新米;味噌湯上浮著的菰豆腐,是稻草綑紮後蒸出切片;湯頭雖加了重口味的八丁味噌,尚聞的出枯節的香氣;相伴的漬物,樣樣清爽可口。在如此等級的餐廳,可以認真的品嘗一碗白米飯,這終點,也就是日本料理的原點吧?




飲過一杯焙茶,飯後點心上來,紅豆湯,配上一塊烤麻糬。想著,日式甜點裡,沒有比這道更普通了,莫非又有玄機?可惜這次猜錯了,什麼玄機也沒,這碗裡有的只是"真實"。紅豆濃稠的化不開,甜而不膩,一碗湯是用兩支黑文字籤給“夾”完的。更驚訝的是那烤年糕,不僅顏色烤的漂亮,咬勁、滋味,新鮮無比,沒猜錯的話,這是用米飯現做好的年糕烤成。這碗“普通”的紅豆湯,讓記憶中所有喝過的紅豆湯顯得更普通。


招福樓與茶道淵源很深,歷代主人皆修行茶道,店裡可承辦茶懷石,並設有正式的茶屋。眼下這女將親自刷出來的薄茶反映出功夫,端上桌時仍保有一層細緻的珠沫,喝入嘴中極為滑順。茶後水果也有名堂,選了葡萄柚與洋梨,點綴了幾粒石榴瓣。突然察覺葡萄柚沒有紋路?原來這是將葡萄柚挖出果肉,榨汁,凝成果凍,再填裝回果皮之中,成了一道別緻的點心。


最後一杯茶,換上染付小杯,啜飲間,細數今日體驗。招福樓的菜,恰有如古窯陶器,寂,簡,靜,含蓄而不張,但能夠細細品味。在許多華麗風格的懷石料理橫行其道之際,還保有一份茶懷石的初衷。而茶道待客接物之心,更令人難忘。適才席間,母親隨口說想留下幾片八寸上的葉子,不久後,拿回來的是一個抽成真空包裝的透明袋子,秋葉盡在其間。今晚,如同接受了一家人的款待,在深秋之中,感受到季節的恩賜,與身心上的溫暖。此地,不知今生是否有緣再訪,但此情,卻可以永遠保存。

.

1.11.2011

.

傍晚在Asia House的老虎特展裡,猛瞥見一中堂大字,全無章法,霸氣淋漓。乍看以為是日本禪畫,再觀確實是一虎字草書。全字飛白體,用筆蹊蹺,絕非一般毛筆寫成。頂頭兩個正圓,完全違背書道美學,莫非是現代書藝?

走近再一瞧,虎字當頭一大印,記名提督統領福字全軍關防。呀?難道是黑旗軍?忙找側標,果真,此乃中國末代皇朝最後一員猛將,劉永福的手跡。只知劉老戎馬一生,卻難得見他寫的字。這等虎虎生風的氣勢,豈是文弱書生寫得出來?想起笑傲江湖裡禿筆翁大書裴將軍詩的情景,也許眼前這幅虎字正暗藏一招半式?

.

12.27.2010

老櫃

.
全港最佳食材專賣店設計,老木屜櫃兼備多樣功能,生鮮儲物、氛圍營造、歷史保存、裝飾與防盜。秋冬之際,店內尚有代客料理服務,老櫃再添廣告效果,保證貨真價實,新鮮供應,歡迎檢驗。


蛇王林
上環 禧利街
1910 創業
.

12.23.2010

靜寂

.
京都 西芳寺
庚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