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13

石盆















柊家的石盆

還在旅人的春夢

滴答滴答滴



12.01.2013
宿 京都 柊家


1.01.2013

新年一偈


新年憶舊地,慶尚道含月山祇林寺,得偈頌一首,回味再三。語出南宋道川禪師,川老金剛經注,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遠觀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華猶在  人來鳥不驚
 
頭頭皆顯露  物物體元平
 
如何言不會  祗為太分明




12.12.2012

三園記石


上月有幸歷遊南北三園,又以園石感觸為多,此記。


六日    北京

十六年後重遊御花園,體會大不相同。從前對御花園一直有許多浪漫遐想,然而現實總是殘酷,此園當是皇家園林裡規模最小也最乏味者。礙於禮制,花園布局橫條束直,左右對稱,毫無氣韻可言。可觀者莫非蒼松虯柏、奇石盆栽,說白了只是一個皇家室外倉庫,擺放四處蒐羅的天然珍寶。

北牆有一巨型假山,名堆秀」,初見愕然,隨即生厭。美其名為堆秀,不如稱之「石冢」。千姿百態各種湖石,稀哩呼嚕壘作一塊,面目全非,不知所謂。細看其中不乏勁秀玲瓏者,昂然獨立皆能成一方園魂,無奈埋藏在此亂葬崗中,悲夫。兩朝皇帝以此石冢為樂,或仍懷武帝建三山之癡夢?














 二十五日    金陵

午後與楠同遊瞻園。園名由乾隆所題,明初是徐達府,在清一朝多為布政使司衙門所用。此園歷經更修,早無原來氣象,對照袁江在清代所作界畫,規模已縮小許多,內容更是毫無關聯。然而,今日的瞻園仍無愧江南四大名園稱號,園內掇山理水、建築布局、遊園動線皆安排巧妙,小中見大,虛實相映。其功應歸於近代古建園林宗師劉敦楨,若非劉老的苦心經營,我們無緣一窺中國傳統園林的精妙。

假山是瞻園的主景,採土石並用,花木兼植其中,時值初冬,楓紅艷放,頗具山林之勢。以湖石為主堆砌的南假山,在求嶙峋多變的同時,還能兼顧自然山形,其峰頂以較平滑的巨岩壘成遠山背景,後有勁松,烘托前方層次豐富的湖石,更選有特別俊俏者獨立穿插其中,無論遠觀近玩皆宜。舊時富裕人家喜用奇石壘山,以顯尊貴,而瞻園假山雖用奇石,可也散發文人園林的自然氣息,是現存中國園林中的罕見佳例。



二十九日    瓊州

工作之便重遊海口,午後訪五公祠。此地是光緒年間為緬懷五公所建,五公乃五位曾經貶謫瓊州的唐宋名臣,與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蘇軾祠堂為鄰。十一月底,仍不見冬季蹤影,池上睡蓮剛剛入眠,楊桃樹梢新果方結,只有蘇祠兩旁的百歲雞蛋花,已褪下一身牽掛,綻放姿態風流。久聞天子腳下最遙遠的土地,身臨其境卻感受不到它的荒絕。隔海遺世,這裡似乎不受時間侵擾,一切有它自己的步調。

蘇祠左側,有座民國初年修建的園林,名為瓊園。園中有一假山叫「遊仙洞」,用海南當地所產火山岩所砌。火山岩色黑且多竅,孔洞緻密而大小不一,壘成假山別具一格,雖不知是否為海南孤例,但在神州大陸絕無僅有。想起沈三白評蘇州獅子林詞句:“然以大勢觀之,竟同亂堆煤渣,積以苔蘚,穿以蟻穴,全無山林氣勢。”此話評論獅子林的湖石假山未免誇張,拿來描述這「遊仙洞」卻再貼切不過。

遊仙洞裡穿遊,感受到此山不能以“大勢觀之”,必須走近細看,隱有范寬、李唐筆意。石面大小孔隙有如雨點、斧劈皴法,展現山勢的峭勁與剛硬質地;石上苔蘚,正似山頭密林,襯托壯闊山形。微觀而恢弘生,遠眺則瑣碎呈,此山之奇於是。



11.02.2012

京秋









楓 / 黃櫨 / 梧桐 / 銀杏

壬辰 深秋
北京

10.21.2012

雜割



是日,天拂曉,走在臨夏回族自治州的大街上,凍得直打哆嗦。灰濛濛的街邊,一盞黃燈顯得格外招人。走近一探,肉香撲鼻,原來是間熟肉舖子,已擠滿了回民,外頭一白帽老人,正忙著切肉。此時腦裡肚裡的美食警報同時響起,轉身就竄了進去。

一口煤爐大灶,在狹小店裡獨具氣勢。灶上兩鼎大鍋咕嚕嚕滾著,熱氣奔騰,灶緣排滿瓷碗,只見老闆娘不停在盛湯。環顧四周,似乎店裡就賣這一樣東西,只管先要一碗來嘗。深褐色的清湯,底下鋪著肉,表面浮著蔥花。輕啜一口,一股暖流直下心窩,湯頭醇而清甜,一絲腥羶也無,沒有突出的香料味,更沒有惱人的味精,就像喝茶一般淨素。

再吃片肉,咬來細嫩又帶韌勁,琢磨著是哪個部位?回過神,仔細用筷翻了一遍,碗裡幾乎每片肉都不同,帶膜、帶筋、帶油、帶皮,赤褐白黃,形色各異,沒一樣尋常。這才意識到,這不是牛肉湯,而是牛雜湯!剛才嚼的那塊是心。

問老闆這湯裡都放了些什麼?牛頭、牛肚、牛心、牛蹄子 ......」。得知這叫「牛雜割」,臨夏回民的傳統早餐,內容種類豐富是其特色。一大清早喝牛肉湯對我來說不算新鮮事,但面對這琳瑯滿目的牛雜,不得不佩服。處理牛頭、牛蹄要火燎刮毛,工序繁複,烹煮的火候更需到位;再者,牛雜腥氣重,欲化腐朽為神奇,全靠回民獨到的淨肉功夫,從宰牛放血到反覆清洗,一絲不苟。

除盡血污的犛牛,加入若有似無的調味,灶上微火一夜任其自然,最終煉出原汁原味,兩碗下肚,四體舒坦,充滿整日元氣。如此美味,出自回族同胞物盡其用的美德,和虔誠潔淨的伊斯蘭精神,也是這次西北行最深刻的回族風情了。 




10.20.2012

繞寺



04.10.12

甘南 合作寺


10.09.2012

碧水黃龍

 







 壬辰 仲秋

四川 九寨溝/黃龍 紀遊


10.02.2012

借花獻佛



23.09.12

北京西郊 千靈山護國塔
明嘉靖二十九年

9.14.2012

雞肝醬




東郊市場尋獲真土雞一隻,已放血,未掏腹,心中竊喜。速提回家整治,在黃澄澄滿腔脂油裡,取出粉肝一副,碩大如李,其色嫩紅。試以法蘭西鵝肝醬法炮製,只調味純然中國,以紹興老酒、山西陳醋、醬、糖等物醃漬一晚,覆模成型,再低溫控煮,冷藏熟成一日。當夜切開下酒,甘美無比,較之歐洲鵝肝豪不遜色,濃郁更勝。初嘗大喜,再嘗以憂,一來此物可遇不可求,後會不知期;二者如此佳餚獨吞,無人分享,徒增感嘆。念此小品為赴京以來第一號滿意之作,遂紀之。


8.06.2012

JIRO vs BRAS








東西兩大廚神前陣子在螢幕上較起勁,一是江戶前壽司老神尊小野二郎,一是法國當代田園派師祖Michel Bras。本來毫不相干的兩人,因為雙方的紀錄片發生了聯繫。Jiro Dreams of Sushi」與「Entre les Bras」,各自講述技藝與傳承的重要,也顯出東西文化的差別,兩片合看,如同一堂日法廚藝比較學。

次郎的夢裡,禎一踏上父親的征途,戰戰兢兢,試圖將次郎流追求完美的精神,注入到每一貫壽司裡。所謂的傳承,就是義無反顧的尋著前人腳步邁進。反觀Bras家族,Sebastian始終志鬱難疏,苦思著自己的路在哪裡?在日本,可以一成不變的延續傳統,為何我必須要變?」,Sebastian日本經驗,讓他對傳承這件事情有不同思考。

當代的法國餐廳菜,創意是必備的元素,大剌剌抄襲簡直辱沒祖宗,有名號的廚師決計不幹。他們頂多拐彎抹角,把別人的創意重新包裝後上市,或是大方標明向某某名廚致敬,反而贏得更多掌聲。要接掌Bras這樣的一代宗派,必須在絕學上再添新招,壓力何其沈重?Entre les Bras片頭那一份看家的田園沙拉,用幾十種細碎的花葉層層疊疊,像是莫內以彩筆堆疊出大自然的光影,季節的田園風光被濃縮在一個盤裡。這一手,不知曾經影響多少當代廚師的菜餚設計。這道菜要傳承,傳的不是沙拉裡暗藏的秘方,而是這些南法地區的當季植物,能夠透過一種生動的方式繼續被品嚐。

技術可以學,創意難傳授。Sebastian知道,若要獨當一面,兩者必須兼具。Michel也明白,自己成就的事業要延續,必須適時放手。對於兒子努力嘗試的新菜,只建議,不介入。在影片的最後,Sebastian交出漂亮的成績。三合一的前菜分別詮釋著來自父親、母親與奶奶的味道,結合了地方特產、家族風味與親情的傳達。雖然螢幕上看不出味道究竟如何,但從他的選料、手法、與犀利的擺盤來看,這幾樣Bras家族中的私房小菜,已經成功被轉化為三星餐廳的精緻佳餚,更重要的,這些新招式是Bras風格的延伸。

回見小野家,縱使採買、備料這些重責都已交棒到禎一手裡,二郎仍像背後靈一般影響著大局。將來次郎離開之後,客人在乎的,未必是禎一自己的手藝,而是味道是否維持二郎的水準。這讓人聯想到日本的襲名文化,當一個技職人登上最高境界之後,子子孫孫永保其技藝不滅。下一代的自我,融入到上一代的榮耀中,不容猶疑。

壽司難道只重技藝不具創意?非也,只是這創意讓人不知不覺,而且沒有版權。壽司從最早的發酵食品,江戶時代轉變為生鮮食品,到如今五花八門的材料被運用,是百年來幾代壽司師傅不斷研發而出。究竟哪些壽司是誰發明?天曉得,也沒人想去深究。壽司師傅很難因為發明了一種壽司而聲名大噪,而是你捏製的壽司究竟美味與否。

壽司美味的關鍵,在無數細節裡。海鮮的選擇,宰殺,切割,熟成,調味舍利的品種,淘洗,煮製,拌醋,攤涼,到最後上台捏製,講究起來真要窮盡一輩子,無怪乎次郎老爺子研究了七十年還說自己在學習中。任何一個環節小小的變動,只不過添增一丁點的美味,這些細微改變,豈能不是創意?而這種創意,建立在技藝的融會貫通之後。

兩部片子,見證兩個矗立日法料理界頂峰的家族、兩代為精緻美食奮鬥不懈的職人、兩段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故事。他們對創作食物的理念或有不同,手法殊異,甚至對技藝傳承的方式都不一樣。但是他們流露出來的,那種為職業投入整個生命,甚至讓世世代代繼續努力的信念,必定能在有心人的心中,點燃一絲暖暖的火苗。


7.14.2012

Bowling Maitreya




身長七十二,再創世界一

08.07.12
新竹 峨嵋鄉


6.29.2012

解暑



  
壬辰 仲夏 台北城
 酷熱濕極  何以解暑
老樹 荷塘 金萱 古琴 冷氣機

五月初八 史博館避暑小記


6.27.2012

鴿舍





 滬上馳名解構主義建築

興德鴿舍

6.22.2012

國際化



 16.06.12

新港奉天宮
嘉靖十六年

6.18.2012

家常菜館


別離英國,徬徨歸來,第一頓迎向我的,是摯友私藏已久的壓箱館子。曾經在電話的那一頭,聽說他發現此店時的種種激動,饞了我好一陣子。始終卻摸不清這間館子是什麼路數?只知道它是一間高檔台州菜館,兼賣各種流行菜品,位在景緻還不錯的淮海路上。

上樓等電梯時,朋友講了新段子。話說前一時日,他正考建築師作圖,慣例先打格子,鉛筆刷刷流暢的隨尺橫拉。恍然間,發現長長的線條逐漸變形,幻化作一條條香噴噴的乾煎帶魚,每畫一條,默念一次:乾煎帶魚,乾煎帶魚….」,如此煎熬整日。考完,二話不說,直奔此店,嗑完整盤乾煎帶魚,一解胸鬱。與此兄比饞,我只能拱手作揖,甘拜下風。


來到餐廳門口,見到各種生猛海鮮,或漫遊槽中,或橫陳台上,個個容光煥發,精神抖擻,景象既陌生又好不熟悉。此店名為新榮記」,金字招牌懸於外壁,名稱擺設都活像廣東菜館,菜單翻開,廣式點心、鮑參肚翅樣樣齊,連北京烤鴨都有賣,不禁讓人懷疑手藝是否專精?慶幸此店是兄弟引薦,交由他全權處理,不必操心。每日中午來自浙江台州的近海魚鮮,是這裡的主力。撇去石斑、龍躉這類場面貨,真正吸引人的,還是鯧魚、帶魚、黃魚這些舊時代的家常魚,如今隨著產量減少,也已登大雅之堂。

上場開胃的是一系列迷你軟體動物:鹽水望潮、紅燒小墨魚、上湯沙蒜。望潮是小章魚別稱,沙蒜即是海葵。這些小傢伙滿懷海味,或加醬、或用湯輔佐,皆凸顯原味,鮮得掉眉毛。隨後而來的是主菜家燒鯧魚,此為東海野生鯧魚,身厚飽滿,肉質細嫩鮮甜,家常味鹹淡適中,幾味辛香料襯托得宜,湯汁裡另有手工年糕搭配,讓人停不下筷子。這樣的菜色,在上個世紀是沿海家庭經常享受的,沒想到幾年光景,人們要用百倍的代價回味。老一輩的大嘆價高,新一輩的不知其味。


其它搭配的時蔬,有鮮剝甜豆仁炒瑤柱、清炒紫角菜、還有招牌家鄉手撕豆腐煲。據說豆腐也來自台州,以鹽鹵點製,豆味濃郁,微帶焦香氣,裡頭一個個小氣孔,飽吸高湯及大蝦干的鮮美。這種淡而不寡的菜品,是中國人共識的真味。就在自己也吃得有些激動的時候,朋友點來兩碗米飯,備好了杓兒,淋上方才的鯧魚滷,唏哩呼嚕,吃得斯文掃地。我徹底服了,不光是菜渣底,連飯都好吃,曾幾何時中國菜館也講究起米飯?這正宗東北五常米,有粳米一貫的黏Q勁,又帶香米那股清香氣。從前的南方館子,總以籼米為飯,在台灣吃慣蓬萊米,嫌籼米過於乾鬆,沒想到現在上海也有粳米吃。這碗魚汁澆飯,隔天早上還出現在夢裡。

吃完尚未滿足,隔週我們再次光顧彌補遺憾。滿桌菜沒一樣重複,也沒一樣讓人失望。這次點了燒蘿蔔、藏耳炒土雞蛋、腐乳空心菜、沙蒜燒豆麵、清蒸棉同魚、紅燒鷹爪蝦、金沙九肚魚……最後,以一碗新鮮雞頭米甜湯作收。蘿蔔甜,雞蛋鮮,通菜嫩,粉絲醇,海鮮水準一貫,沒得話說。那九肚魚只三五寸長,取其背,以麵拖油炸,外酥裡嫩,比豆腐還要鮮軟多汁,猛然想起英國國菜炸魚薯條,不自禁冷笑兩聲。

難有比這還令人愉悅的事了,在一間值得信賴的館子裡,與真懂吃的好友一起分享美食。滿足溢於言表,四處與人說去,人問:「吃到什麼山珍海味這麼令你難忘?」,我說:「不過青菜、豆腐、蘿蔔、粉絲、雞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