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至巴黎Cernuschi博物館,必定在這對三足樽前停步。它奇特的造型無法不讓人多看兩眼,尊封其為紀元前一世紀國際工業設計大賽冠軍。
容器為硬陶質,上敷彩繪,下半器型為三足樽,兩側有雜技俑造型提把,俐落大方。此作品成功將裝飾、結構與功能融為一體,就算從兩千多年後的設計眼光來看,仍卓然超群。
除了造型不凡,此樽還反映了時代與文化脈絡。時空穿越到兩千多年前。漢武帝端坐在未央宮平樂觀,一覽台下:“祕戲連敘,逍遙俯仰,節以鞀鼓,戲車高橦,馳騁百馬,連翩九仞,離合上下,或以馳騁,覆車顛倒,烏獲扛鼎,千鈞若羽,吞刃吐火,燕躍烏跱,陵高履索,踴躍旋舞,飛丸跳劍….”(東漢李尤‧平樂觀賦)。秦漢時百戲(雜技)風靡,是帝王將相及黎民百姓的主要娛樂活動,頻頻紀錄於漢墓畫像磚上。樽上兩雜技俑,表達的就是當年盛況。
陶俑倒立屈腿的動態,似乎可與漢賦中的描述有所聯繫。張衡西京賦:“衝狹燕濯,胸突銛鋒。” 薛綜注:“燕濯,以盤水置前,坐其後,踊身張手跳前,以足偶節踰水,復卻坐,如燕之浴也。” 這段文字恰如兩俑動作的解說。此外,這個直壁圓筒狀的容器,雖有人稱之為“奩”,但從器物形狀與演化過程推斷,更有可能是漢代盛酒器“樽”,使用時以長勺舀酒入杯。試想滿盛佳釀的酒器,搭配技俑燕濯姿態,情思自溢。
「燕濯樽」,算是自己戲取的暱稱吧。
.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1 comment:
嘻,燕濯樽,鲜虾墨鱼饭灵感来源也~
Post a Comment